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經營/戰略 > 日本勞動生産率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

日本勞動生産率與已開發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

2020/04/03

PRINT

  日本的勞動生産率停滯不前。不僅低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平均水準,與各國的差距也在漸漸擴大。原因是日本受到通貨緊縮後遺症的影響,即使提高商品和服務品質也難以漲價。還有聲音指出,隨著經濟的數位化,日本會更加處於劣勢。

  

  勞動生産率是顯示就業者的工作效率有多高的指標。掌握技能使處理的工作量增加,或是勞動時間變短的話,勞動生産率就會提高。國家整體的勞動生産率由國內生産總值(GDP)除以勞動人數和勞動時間得出。

 

   

  據日本生産性本部統計,2018年日本的勞動生産率為每小時46.8美元。伴隨著推進勞動方式改革帶來的工作時間縮短等,連續4年有所改善。但是日本與海外的差距卻在擴大。2015年日本的勞動生産率是經合組織平均水準的87%,2018年降至83%。在七大工業國(G7)中墊底。

   

  服務業的勞動生産率較低一直被視為日本勞動生産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日本生産性本部對日美的勞動生産率水準進行比較發現,在不包含教育、醫療福祉的7個行業,日本均低於美國。在批發零售、餐飲住宿行業的勞動生産率方面,日本僅為美國的4成。據稱在眾多服務行業,與美國相比,日本無法設定與高品質相符的價格。

  

  三菱UFJ摩根士丹利證券的宮崎浩表示,「作為通貨緊縮的後遺症,企業即使提高了服務品質也難以相應地提高價格」。一方面,從消費者來看,以較低的價格獲得了高品質的服務,感覺很划算。

   

  隨著經濟數位化的結構改革,被稱為「消費者剩餘」的划算感可能進一步膨脹。這是因為消費者可以通過應用軟體(APP)等免費利用通話、攝影、地圖檢索服務,無法用價格來衡量的價值出現增加。

      

  據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計算,這種免費數位服務創造出了實際GDP的8.4%的價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採用相同的方法,推算出來美國的價值為GDP的5.8%。這意味著日本人在更多使用免費數位服務。

   

  宮崎認為,「‘服務免費’這種想法已滲透于日本人的腦海中,對於追求不花錢的服務,他們的態度十分堅決」。不能用價格來衡量的價值不會反映到GDP中,也不會體現在生産效率這一數據上。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2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3
投票總數: 17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