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近400家空殼企業上市
2021/02/20
在美國,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空殼企業)的存在感越來越高。自2021年初以來收購金額已逼近9萬億日元,達到美國收購市場總體的3成。有超過300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在尋找可以收購的企業。通過收購,可以讓發展前景好的純電動汽車相關企業在短時間內上市。另一方面,銷售額為零的企業也相繼被收購等,空殼收購快速增加存在危險。
由於新冠疫情擴大,全球性金融寬鬆政策導致大量資金流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在美國,將上市的此類公司達到398家。僅1月就有91家公司上市,共籌集了約250億美元資金。佔首次公開募股(IPO)的6成,預定實施IPO的項目也有近100個。
由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實施的收購急劇增加。根據美國調查公司Dealogic的統計,從年初到2月9日,收購金額已達到788億美元,超過了創下季度歷史最高紀錄的2020年7~9月(704億美元,對象僅為美國企業)。
![]() |
在美國的收購項目中,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所佔的比例也達到35%,高於2020年10~12月的10%。按日元換算,合併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對象企業的估值達到數千億~1萬億日元規模的項目也不斷增加。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一般會與籌資規模為2~10倍的企業合併。
由於收購項目氾濫,尋找收購對象也變得不再簡單。尚未找到收購對象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目前超過300家,估計籌資額也合計超過900億美元。
銷售額為零的企業也被收購
受益於這股熱潮的是純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等初創企業。據美國調查公司PitchBook介紹,2020年純電動卡車製造商尼古拉等26家公司宣佈了與空殼公司合併、借助空殼公司上市的計劃,收購總額超過1000億美元。
由於特斯拉的迅猛發展和對美國拜登政府的政策充滿期待,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對有潛力的企業展開了爭奪。2021年,籌建純電動汽車充電樁的美國Volta Industries等公司也宣佈了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合併的計劃。
普通IPO需要1年左右的籌備時間,籌資額也會隨著股市行情發生變化。如果是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合併的話,新興企業在宣佈計劃後3~5個月就能成為上市公司。對於希望在股價上漲期儘快確保發展資金的新興企業來説,這是一種有吸引力的選擇。
對個人投資者而言,也是能遇到「黑馬股」的機會。宇航公司維珍銀河在與空殼公司合併之後,股價漲至原來約4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