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産業聚焦 > 經營/戰略 > 美國近400家空殼企業上市

美國近400家空殼企業上市

2021/02/20

PRINT

                  

  不過,借殼上市的過熱感越來越強也伴隨著風險。

          

  2020年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合併的新一代移動出行企業的財報大多出現虧損。至少有10家企業最近的銷售額幾乎為零。可以看出這是對未來期待先行的收購戰。

     

  規定存在漏洞

   

  美國跟日本不同,為了防止非法抬高發行價格,普通IPO不能公開今後的業績預期。但如果借助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由於是與已經上市的企業合併,因此不適用該規則。銷售額為零的企業會公佈今後數年的增收計劃,以提高投資者的期待。能否實現樂觀預期難以保證,也存在保護投資者的課題。

      

  僅傳出可能收購有實力企業的消息,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股價就會大漲,但在合併後期待落空的例子也有很多。2020年與業務公司合併的58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中,約6成合併後的股價低於標準普爾500指數。尼古拉在合併後,被曝光了誇大技術的廣告,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一直對其進行調查。純電動卡車的生産計劃也推遲,還有訂單被取消。

       

  大多特殊目的收購公司的創始人通過合併獲得鉅額報酬,而如果2年左右的期限內找不到合併對象,則報酬為零。很多人擔心「其動機不是優先考慮收購企業的品質,而是優先考慮在期限內完成收購」。

   

  在競爭激烈的背景下,低品質的企業通過與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合併實現上市的風險越來越大。如果合併後接連出現業績惡化及違法行為等,投資者將蒙受損失,熱潮有可能一下子消退。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自身並不經營任何業務,以收購未上市企業或其他企業的業務為目的而上市的企業。SPAC上市時並不清楚會收購哪家企業。通常SPAC上市2年內會尋找到要收購的企業,經股東大會通過後二者合併,被合併的未上市企業成為事實上的「存續企業」,並成為上市企業。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宮本岳則、堤健太郎 紐約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
具有一般參考性
 
1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5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