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設備投資停滯20年
2021/12/09
此外,教育培訓等人力資本投資也增長乏力。經合組織數據顯示,從人才投資佔企業創造的附加值的比率來看,英國為9%,美國達到7%。日本僅為3%,缺乏通過向人才和商品投資來實現增長的思維。
雖然勞動者供給堅挺,但只要人口總體上持續減少,未來終將會有觸頂的一天。本來日本比任何國家都需要採取自動化等措施,但卻一直未展開投資。在1990年代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企業受過剩設備、人員和負債困擾,把生存機會押在大力裁員上。對過剩設備的警惕感至今仍然存在。
![]() |
日本半導體企業的國內工廠(資料圖) |
日本企業在海外也積極展開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在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達到28萬億日元,增至10年前的4倍。疫情後這一趨勢也沒有改變。
日立製作所斥資1萬億日元收購了美國大型IT企業GlobalLogic。松下也決定投入逾7000億日元收購從事軟體開發的美國Blue Yonder。從2020年度的設備投資來看,日立按集團合併數據來看為3598億日元,松下為2310億日元。各家企業在海外尋找增長機會,結果投資減少的國內市場日趨難以增長。還存在用在海外賺到的資金在海外展開再投資的傾向。
當然,日本企業在把投資擴大至全世界的同時,也不能放鬆提升國內雇用品質的措施。需要加強再培訓(重新學習)等支援以及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數位化。日本需要採取推動企業行動,切斷資本存量增長乏力的惡性循環的經濟政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松尾洋平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