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造業「大勢未去」
2019/09/18
東麗、帝人和三菱化學3家日企掌握著該領域6成的全球市佔率。比如,東麗的碳纖維材料就被使用於波音主力中型客機「B787」的主翼和機身,為該機實現輕量化、提升燃效發揮了重要作用。不僅限於材料,包括機身、起落架等,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等日本的飛機製造商被認為承擔了波音主力中型客機「B787」機體35%的主要結構部件。在新一代飛機的開發領域,波音等也有意與日本企業合作。
工業機器人的核心技術
如今在製造業一線日益受到關注的是工業機器人。這在中國的産業振興政策「中國製造2025」中也被列為重點發展領域。在世界工業機器人領域,日本的發那科和安川電機、瑞士ABB和中國美的集團收購的德國庫卡被認為是全球4強。
![]() |
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之一的精密減速器(資料) |
雖然中國本土廠商正不斷提升技術實力,但全球4強被認為佔據了中國市場約7成份額。中國廠商目前欠缺的是核心零部件的技術和經驗。比如核心零部件之一的精密減速器。它是能把馬達的旋轉變為扭力的裝置,主要嵌入機械臂的關節等部位,能影響機器人的作業精度、速度和耐久力等。日本企業哈默納科在這一領域長期保持著領先地位。據該公司推算,面向中國工業機器人廠商的約4成産品由其提供。
在太空探索中發揮實力
日本的精密製造和材料技術還在太空探索領域得以充分發揮。最近受到關注的是,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在小行星上採集地下樣本的日本的探測器「隼鳥2號」。該探測器被認為集結了日本眾多企業的最尖端技術。比如,為探測器自動降落提供數據等保障的是NEC的感測器技術,在小行星的地下採集樣本的設備來自住友重機械工業,未來準備將樣本送回地球的耐熱密封艙則由IHI的子公司開發。日本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的這一超越美國的成績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日本製造。
![]() |
「不起眼」卻至關重要的made in japan
當然,日本製造業的「看家本領」還遠不止這些。在很多不起眼,但至關重要的領域也遍佈著日本製造的身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