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席捲電池材料,日本手握逆襲王牌
2022/04/20
在這樣的電池回收再利用技術領域,JX金屬和住友礦山等日本企業領跑世界。JX金屬將於2022年夏季開始生産用於電池的硫酸鈷。此外,住友礦山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加熱粉碎廢舊車載電池而成的電池粉、以低成本提取銅、鎳、鈷和鋰的技術。將攜手關東電化工業,討論將來應用於中國企業份額較高的電解液。
中企也在向電池的回收再利用展開投資
不過,在這個領域,作為競爭對手的中國企業也開始提升實力。世界最大車載電池廠商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CATL)計劃通過旗下企業,到2027年起用從廢舊電池中回收用於正極材料的磷酸鐵鋰等原料、加以再利用的新工廠。總投資額最高將達320億元。
與此同時,也存在明顯改變目前的競爭環境的可能性。新一代電池材料的開發也可能成為日本企業捲土重來的王牌。最受期待的是全固態電池。住友礦山、東邦鈦公司、三井金屬和古河機械金屬等日本企業正在開發面向全固態電池的電解質和正極材料。另外,豐田和日産等已開始正式開發採用全固態電池的純電動汽車。不過,日産的量産預計從2028年度開始,實用化需要較長時間。
![]() |
配備全固態電池的豐田的測試車輛 |
另一方面,寧德時代計劃在2023年之前向市場推出不採用鋰的鈉離子電池。這項新技術被認為將帶來快速充電和成本降低的效果。如果全固態電池也在這樣的其他技術的市場開拓方面被超越,也有可能從新一代電池的「頭號競爭者」寶座上跌落。
在世界上率先向市場推出鋰離子電池的是索尼(現為索尼集團)。但30年時間過去,以車載電池為中心的電池産業的主導權完全轉移至中國。但是,BASC的執行董事森島龍太期待地表示「供應鏈上也存在中美脫鉤。如果自動駕駛時代到來,將産生不僅限於廉價的其他的價值標準」。
由以豐田為代表的汽車大企業主導、政府和産業攜手加深供應鏈的縱向合作,對於日本車載電池産業的復興來説不可或缺。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沖永翔也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