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席捲電池材料,日本手握逆襲王牌
2022/04/20
不過,日本面臨的課題是稀有金屬及加工這些稀有金屬的中間原料的採購。日本無法開採原材料礦石。提高了原材料純度的中間原料及氫氧化鋰的約8成依賴中國。日本電池供應鏈協議會的負責人表示「(中國的)人工費和電費便宜」,這些成為中國的優勢。
俄羅斯産礦石存在採購風險
另外,目前俄羅斯産礦石的採購風險也在加大。以世界上最大的礦石企業諾里爾斯克鎳公司(NorilskNickel)為首,俄羅斯鎳礦石産量的全球份額佔大約1成。由於擔心因俄羅斯進攻烏克蘭帶來供應風險等,鎳價格暴漲到了1年前的2倍以上。另外,俄羅斯産量排世界第二的鈷的價格也居高不下。
![]() |
在這種情況下,提高存在感的是不使用高價鎳和鈷的磷酸鐵類(LFP)正極材料。能量密度比NCA類等低,但價格便宜,德國福斯等已決定採用。
在這種LFP的正極材料領域,中國企業幾乎佔據壟斷地位。美國特斯拉也已在量販款中採用LFP。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説「將來鐵類材料將佔到電池的3分之2」,這對日本企業是一股逆風。在正極材料領域全球份額曾佔2成的日亞化學工業的犬伏悟專務警惕地説「從成本來看,正極材料將逐漸更換成中國産。電池的命脈將被掌握」。
在正極材料以外的原料採購方面,日本企業的劣勢更為明顯。電解液及車載電池用黏合劑使用的熒石(氟石)礦石,世界産量的大約6成是中國産。由熒石等構成的電解液原料六氟磷酸鋰工廠也大多集中在中國。
這使得在材料採購上佔優勢的中國企業壟斷電解液全球份額的前3位。日本方面,由三菱化學和UBE(舊宇部興産)共同出資的MU Ionic Solutions(東京千代田區)排在第4位。但該公司社長土山正明稱「不想在産能上(與中國企業)競爭。要展示技術優勢」,表示將避免展開份額競爭。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