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洪澇多發,日本規划水上城市和船房
2021/09/22
構想規劃了東京大學教授加藤孝明和今井公太郎設計的防浸水型建築物,平時是供人們親近水邊的空間,洪水時可用作避難地點。1層部分採用空間內只有柱子的「底層架空柱(Pilotis)」設計,用作玄關、停車場、五人足球場等。2層將設置支撐生命線的機電室、用作大型儲備庫的商業設施等。洪水時,樓梯可用作小船碼頭,用於避難。
「架高建築物的技術本身並不新鮮」。負責設計的今井教授表示。底層架空柱是約100年前設計東京上野「國立西洋美術館」的近代建築巨匠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推廣的結構。
1947年的著名大颱風「凱瑟琳」發生15年後,葛飾區綜合廳舍主樓竣工。這座建築物也採用了「底層架空柱」結構。今井教授回顧道:「此次再次提出防浸水型建築物方案時,有人還説這設計新穎,其實50年前就有了,大家都忘了」。
![]() |
與日本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進行了「抗洪住宅」性能實驗(圖片由一條工務店提供) |
一條工務店2020年公開了在日本防災科學技術研究所使用「抗洪住宅」的浸水實驗。抗洪住宅去掉了玄關門窗的縫隙,提高了水密性,配備了特殊防止閥,自動防止廁所及廚房等排水管倒流。
劃時代的突破是將房子與設在院內四角的柱子相連,水位一旦超過某個水準,房子就像停泊的船一樣浮在水面。洪水退去後再回到原來的位置。實驗時的水位達到了3米,相當於一樓天花板的高度左右,但房屋也沒有受損。
一條工務店解釋説:「在傳統新建住宅基礎上增加幾個百分點的費用,就可以做成防洪住宅」,強調優點是「發生洪災時以避難為前提,恢復成平時的房子後可儘快恢復生活」。
8月公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提醒:「隨著(海面水位上漲和海水高潮帶來的)極端海面水位頻率增加,加上極端的降雨和河流水量,沿岸城市發生洪水的概率增大」。
義大利旅遊城市威尼斯的歷史建築採用1樓為停船場、2樓為居住空間的結構。四分之一國土低於海面的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等也有房子漂在水上的水上城市構想,與水共存的生活在各地都可以看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