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實驗從太空運回物資 向載人航太靠近
2018/09/07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將啟動從400公里高空的國際太空站運回物資的試驗。設想用小型密封艙作為「運輸船」,搭載於無人宇宙飛船「鸛7號機」,9月11日從鹿兒島縣的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裝入國際太空站的物資後返回日本近海。截至目前,日本在運回物資的運輸方面一直依賴美國和俄羅斯的宇宙飛船。如果掌握自主技術,日本的太空開發將進入新局面。
![]() |
國際太空站裏不斷進行著各種太空實驗。例如借助不易受重力影響的環境,使導致疾病的蛋白質變成美麗的結晶,或者合成新材料。此外,還啟動了通過活體小鼠進行關於壓力的基因研究。
日本自2009年起通過無人宇宙飛船「鸛」向國際太空站運送物資。「鸛」在卸下物資後離開國際太空站,在大氣層內燒燬,是無法返回地球的「一次性」飛船。
據悉,將研究成果從宇宙直接帶回日本有很大益處。無需特意從美國等運到日本,也不必等待太空人返回,即可迅速分析實驗結果。自主運輸手段是日本非常希望掌握的技術。
實驗中將使用直徑約80釐米、高約70釐米的圓臺型密封艙。實驗用的樣品重約20公斤,體積約30升。結合隔熱容器和保冷劑,能夠運輸難以保管的蛋白質。
國際太空站的太空人將整理物資,固定在「鸛」的機體上。「鸛」計劃在10~11月返回地球,途中釋放密封艙。密封艙將承受進入大氣層時的熱度,在日本南鳥島海域降落。預定通過船隻回收,並使用飛機等從南鳥島運至JAXA筑波宇宙中心。
美國Space X的「龍飛船」可攜帶500公斤左右的實驗相關機器材料。俄羅斯的宇宙飛船「聯盟號(Soyuz)」 據稱能攜帶10~20公斤。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