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明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他國率先量産
2021/09/13
另一方面,宮坂在海外並未申請專利。宮坂回顧稱,「沒想到會發展成如此有潛力的技術」。據他表示主要是因為申請、審查和註冊等手續需要在每個國家和地區花費數百萬日元以上的費用。
即使在國際上沒有申請專利,如果獲得日本國內的專利而被公開,也能從海外瀏覽相關資訊,成為開發的參考。如果是大學的研究,很多情況下論文內容也會對外公開。
在海外推進量産化的企業的高管當中,不少人曾在日本的大學參與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或者其熟人是相關研究人員。實際情況是,日本的相關知識和技術已在事實上流出。
海外企業無需支付專利使用費,而且融資的手段也多,有利於實用化。據了解太陽能電池開發動向的東京大學的瀨川浩司教授指出,中國「達到日本數十倍、佔全球整體一半的逾1萬人從事相關研究開發」。人才數量的壓倒性差距或將對今後的産業競爭力造成明顯影響。據悉日本的不少大企業也缺乏投資於新技術的餘力。
日本政府正在完善國際專利取得支援和為防止技術外流等提供支援的制度。如何減少被忽視、未能獲得支援的技術,推動産業化?日本需要採取不光是依靠研究人員的國家戰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三隅勇氣、草鹽拓郎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