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競爭力:日本降至第28,中國大陸第15
2021/10/27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發佈的2021年《世界數位競爭力排名》顯示,日本在64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在第28位。日本的名次創出2017年啟動調查以來的最低水準,與中國大陸、南韓和台灣等東亞各國和地區的差距很大。日本的弱點在哪?該如何克服?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就此採訪了IMD的東北亞代表高津尚志。
記者:日本的綜合排名創出歷史新低。
高津尚志:數位競爭力是顯示數位技術作為有助於行政慣例、商業模式和社會變革的形式,其利用和普及達到何種程度的指標。或許有人會覺得羞愧,在不斷增長的東亞地區當中,只有日本「置身事外」,這種傾向逐年顯著。
在科學技術領域,日本還有著過去的積累,但人和組織的問題正在消耗這種積累。而在數位領域,已經很難説日本是已開發國家。
由於新冠疫情,企業不得不改變商業模式,需要應對變化。在這種情況下,社會適應性和商業敏捷性開始具備重要意義。持續發展知識密集型經濟的國家和地區排在排行榜的前列。
![]() |
記者:日本排名較低的背後存在哪些原因?
高津尚志:詳細觀察構成綜合排名的因素「次因子」,就能夠充分理解。例如「商業敏捷性」,日本排在第53位。敏捷性指的是聽取客戶和員工的呼聲,根據數據作出決策,在比起完美程度更重視速度的情況下實行。日本沒有做到這一點。
此外,日本在「人才」領域排在第47位。日本缺乏國際經驗,數位技術的技能也較弱。「監管框架」也排在第48位,比較低迷。日本沒有形成便於初創企業拓展業務的環境,而且也未能吸引海外的高端人才。
![]() |
高津尚志 |
記者:日本的科學技術似乎獲得相對較高的評價。
高津尚志:日本在「科學集中度」方面排在第13位,並不低,但排名呈下降趨勢。這個問題非常嚴重。雖然日本擁有諾貝爾獎獲獎者,但這種成績也是得益於過去數十年的成果。並不意味著現階段的科學技術實力卓越。
南韓的綜合排名是第12位,而在次因子「科學集中度」方面排在世界第3位,領先於日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