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首次導入日本新幹線技術的台灣高鐵的運營公司10月27日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台灣高鐵2007年開通,雖然一直成為出行的便捷工具,但因收益狀況不良,2015年剛剛接受台灣當局的救助。上市後經營能否步入正軌還將影響到瞄準車輛更新需求的日本企業。
 |
引進日本新幹線技術的台灣的高鐵 |
台灣高速鐵路此前一直在場外交易市場進行交易,10月27日正式在台灣證券交易所上市。純利潤的60%以上用於分紅的方針吸引了人氣,當日的開盤價為比發行價高出36%,達到20.6元新台幣。另外,股價一度漲至高出發行價60%,按收盤價計算的股票總市值達到4千多億日元。
台灣高鐵伴隨上市新發行2300萬股,籌集到3億9080萬新台幣。這些資金被認為將用作運營資金等。
因折舊負擔沉重,台灣高鐵業績陷入低迷,2015年剛剛獲得台灣當局的基金救助,60%以上股份由政府當局的基金持有。此次上市也是為了應對將來當局出售股份回收資金所採取的措施,可以説是面向獨立運營的重新啟程。
目前面臨的最大課題是增加乘客數量。2008年曾估算日均有24萬乘客,但實際上只有8萬4千人,現在也只有15萬多一點。2015年開始陸續開業的4個車站的利用率也增長緩慢。該公司接受救助後被迫下調票價,還容易受到政治左右。
台灣高鐵目前運作的34組列車由日本企業提供,日本東海旅客鐵道(JR東海)等對更新需求充滿期待。不過,如果業績持續低迷,也可能通過維修來長期使用,推遲車輛更新時間。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伊原健作 台北報道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