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遊業的「空中難題」
2018/08/13
此外,業內有傳言稱中國的航空公司以高薪挖走飛行員。日本的主力航空公司和廉價航空公司僅僅依靠錄用有工作經驗者無法確保足夠的飛行員,已開始培育飛行員人才。國土交通省也增加了航空大學的培養人數,並將積極利用前自衛隊飛行員。
短缺的不僅只有飛行員。在東京成田國際機場,廉價航空專用的第3航廈的使用人數在2017年度達到764萬人,突破了750萬的旅客吞吐量。機場計劃新建航廈,將年旅客吞吐量提高至1500萬人,不過如果訪日遊客增至6000萬人,吞吐量將再次迎來極限。
東京羽田機場國際航廈大廳內的訪日遊客(資料圖) |
此外,空中交通也很擁堵。對日本上空飛行的飛機實施管理的航空管制1年只能應對180萬架飛機。接受管制的飛機在截至2016年度的3年裏增加了20萬架,達到約175萬架。同一空域飛機過密的時候,會出現航班起飛延誤的情況。國土交通省計劃對管制業務進行重組,到2025年度將管制能力提高至200萬架飛機,但如果飛機數量按目前的速度增長,很難説能充分應對。
如何妥善接納大量訪日遊客呢?飛行員似乎只能培養,但在訪日遊客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確保機場工作人員也並非易事。關鍵是推進節省人力的投資。海外的樞紐機場已早早採取行動。
採用新技術
在2017年10月底開通的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第4航廈,從領取登机證、行李托運、通關到登機的手續全部可以通過機器自助辦理。將領取登机證時自動列印出的行李簽貼在行李上,把護照或登机證放在專用機器上掃描一下,行李便自動被托運至要搭乘的飛機。
航廈使用最新的面部識別和指紋認證技術,通關幾乎無需排隊等待。據稱機器自主辦理的程式固定下來後,能夠將機場工作人員減少20%。新航廈開通後,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增加了約24%,達每年8200萬人。
日本也並沒有袖手旁觀。法務省將從2018年秋季開始,開始在全國的主要機場引入機器識別人臉的系統,計劃以較少的人員應對日本人的出入境審查,從而將其他人員調到訪日遊客的審查窗口。今年秋季,國土交通省還將在主要機場的限定區域內啟動自動駕駛的實證試驗,設想通過自動駕駛汽車運送乘客和乘務人員。
日本國內生産總值(GDP)統計顯示,2017年度的訪日遊客消費同比增長18%,達3.6674萬億日元。如果這一數字擴大1倍,就相當於日本2017年度個人消費的2.4%,接近排在全國第21位的岡山縣的年度生産總值。在人口減少造成不利影響的日本經濟方面,觀光立國被寄予厚望。
使用目的明確的機場同時也成為嘗試新技術的試驗場。機場成為新技術萌芽的場所,對面臨人口減少逆風的日本經濟構成支撐。訪日遊客的「2030年問題」反映出日本面向2030年應致力於解決的課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杉原淳一,志賀優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