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化粧品企業越來越依賴中國電商
2021/02/19
資生堂在2020年雙11時,公司員工親自上陣在直播間宣傳商品。這種不找網紅帶貨的戰略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最多吸引了40多萬名觀眾。貝親也從2020年秋季開始,以中國城市地區的嬰幼兒媽媽為目標,向其寄送嬰幼兒護膚産品的試用裝。
中國的化粧品領域是達到4萬億日元的巨大市場,歐美和南韓企業也在集中投入促銷費。在年輕人偏向國貨的傾向下,中國本土品牌也在崛起,競爭環境日趨激烈。曉姿的段卓社長在18日的新聞發佈會上提出了與中國企業形成差異化的想法,他指出中國公司的産品品質很好,價格也不貴,將借助日本製造的附加價值,在高端領域取得勝利。
![]() |
曉姿社長段卓表示將設立自家工廠,提高産品研發頻率(2月18日) |
實際上,「日本製造」的品牌神話在中國市場已發生動搖。日本Trend Express公司分析了在中國微網誌上與「雙十一」、「買了」等關鍵詞一起出現的品牌名,在排行前30的品牌中只有兩家日本企業,分別是優衣庫(第9)和資生堂(第29)。
日本化粧品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還要持續一段時間,但不管是大企業還是新興企業,如果不能在「日本製造」之外找到新的賣點將面臨淘汰。激烈的競爭就在眼前。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安村Sakura 若杉朋子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