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航空370航班在南海上空失聯已有1個月。飛機很可能在印度洋墜毀,不過搜救工作進展緩慢。由於事後應對遲鈍,馬航備受指責,將面臨顧客流失。長期依賴政府的懶散經營遭到了嚴厲懲罰,長達10多年的經營重建必將進一步推遲。馬來西亞政府很可能對馬航實施再救濟。
|
馬航CEO艾哈邁德·喬哈里·葉海亞 |
「報名搭配馬來西亞航空的中青旅自由行産品的客人,要求取消行程的,即使馬航尚無相應退款政策,中青旅承諾全額退款」,中青旅3月26日在官網上發佈了這樣的通知。
遭中國人強烈批評
搭乘失聯客機的239人中,有153人為中國大陸乘客。由於機體搜救工作進展緩慢、資訊發佈遲緩,在中國國內,對馬來西亞政府和馬航的批評越來越強烈。
2013年赴馬來西亞遊客的近1成為中國人。如果混亂走向長期化,很可能對馬航國際線路産生影響。國內線路方面,東南亞最大的廉價航空公司(LCC)亞洲航空(AirAsia)已進軍馬來西亞,馬航將繼續面臨激烈競爭。馬來西亞豐隆銀行(Hong Leong Bank)的分析師Daniel Wong指出「搭乘率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此外,馬航還面臨著支付賠償金等長期風險,一家當地媒體推算馬航需賠付1億1千萬美元,不過由於失聯原因尚不清楚,所以尚未確定賠償金額。如果馬航存在維修不善等重大過失,賠償額可能大幅增加。
最大的問題是馬航完全沒有餘力單獨消化成本增長。馬航2013財年(截至2013年12月)共計虧損11億7368萬林吉特(1林吉特約合2.1654元)。較上一財年相比,乘客人數增長了近3成,銷售額也增長值了約1成。相關人士指出即便如此依然陷入虧損的原因是馬航不計成本地實施打折促銷。
此外,馬航營業現金流也連續3個財年出現下滑。主營業務盈利能力極為缺乏。2013財年末的資本充足率為28%。雖然通過增資與減資等舉措改善了財務狀況,但仍然與作為「安全」基準的40%相距甚遠。目前的股價徘徊在0.2林吉特左右。在事件發生前已經表現低迷,分析師給出的評價都是「賣出」。
馬航以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為轉捩點,業績出現惡化,並持續虧損。不斷接受資本注入和低息貸款等政府援助,在15年裏一直在推進重建工作。馬航首席執行官(CEO)艾哈邁德•喬哈里•葉海亞曾經預測陳,「將在2014年財年之前實現盈利」,但受飛機失聯事件的影響,不少觀點認為目標「難以達成」。
國有企業的通病
馬航業績改善緩慢的原因大體有2個。其一是與廉價航空公司等之間的激烈競爭。總部設在馬來西亞的亞洲航空於2001年成立。以僅為馬來西亞航空一半左右的機票價格作為武器,在最近5年裏將銷售額增加至近2倍。該公司擴大了連接地方城市的航線,通過便利性奪走了馬來西亞航空的乘客。
另一個原因在於,國有企業特有的成本意識的低下。出資約70%的最大股東是馬來西亞政府下屬投資基金國庫控股(Khazanah Nasional Berhad)。雖然持續出現鉅額虧損,但員工人數仍高達2萬人左右,在最近數年裏並未變化。該國執政黨的支援者正在減少,而國有企業員工則是其寶貴的票倉。此外,政府也不得不傾聽工會的希望。
馬航於2011年夏季接受競爭對手亞洲航空的出資,開始引進低成本經營的經驗。但是在2012年5月,由於工會的反對,解除了資本合作關係。前總理馬哈蒂尓2013年提出,「有必要通過民營化削減成本」,但這也遭到工會的反對,總理納吉布最終明確表示「不會進行民營化」。有觀點指出,受政治家壓力的影響,盈利能力低的地方航線才得以保存。
「最終只能進行救助」,馬來西亞政府相關人士透露。在現階段,馬航可供出售的資産有限,而且未傳出同行業企業實施救助合併的傳聞。到2022年將迎來4億6000萬美元的公司債到期,但這樣下去,如期償還的可能性很低。認為政府的資本注入是現實選項的觀點很多。
客機失聯事件讓馬來西亞航空面臨的課題浮出水面。一味依靠國家的經營模式導致的經營危機很可能最終由政府負責善後處理。但是,過去15年的歷史已經證明,政府只顧眼前的救助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吉田涉 新加坡)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