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漲價或讓日本6大車企少掙1萬億日元
2021/07/27
用於提高汽車環保性能的材料的價格正在上漲。用於車載電池的鋰在1年裏漲至2倍以上。包括銅等在內,原材料漲價可能拉低日本6家汽車企業本財年利潤1萬億日元。「環保材料」在中期出現上漲的可能性被指出,這成為脫碳化的阻礙之一。
在原材料之中,明顯上漲的是用於車載電池的稀有金屬。以鋰為例,成為指標的中國炭酸鋰價格目前漲至每噸約8.8萬元,在1年裏漲至2倍以上。鈷也上漲8成。有分析認為,隨著純電動汽車(EV)的普及,供求將趨於緊張。
![]() |
用於線束和馬達的銅的價格上漲5成。電動汽車的用銅量增至汽油車的2~3倍。在汽油車上用於廢氣處理設備的催化劑的貴金屬銠在1年裏漲至2倍,與5年前相比達到30倍。中國等地的汽車廢氣排放限制加強,銠的需求出現激增。
用於車身等的鋼材價格也受到鐵礦石漲價影響,呈現上漲態勢。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統計了日本國內6家汽車廠商預測2021財年(截至2022年3月)原材料價格對合併營業利潤産生影響的金額(一部分為高盛證券的估算),達到約1萬億日元。相當於利潤整體的3成。
![]() |
豐田的利潤可能下降4400億日元,相當於本財年預期營業利潤的18%。本田的利潤可能下降2500億日元,相當於本財年預期營業利潤的38%。本田的專務董事竹內弘平表示「原材料價格走高並非暫時性的」。還有汽車廠商的高管表示,要維持競爭力「難以提高汽車售價」。
海外汽車廠商通常不披露業績預期,但美國通用表示,原材料價格走高將導致全年數十億美元的成本增加。美國諮詢公司AlixPartners的統計顯示,美國生産的汽油車每輛的平均原材料費在5月為3600美元,達到2020年同期的2倍。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