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中國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日本人
2023/07/06
「此前沒想到中國的研究水準會這麼高」,這樣説的是山東大學威海校區的研究員野和田基晴。
野和田在2023年3月時隔2年回到中國。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大學建議他回國,2020年2月開始從日本線上上推進研究。專業是極光等宇宙電漿體物理學。當作為太陽風而從太陽射來的電漿體粒子與地球大氣相撞時,就會産生極光。
山東大學研究員野和田所在的團隊正在討論 |
極光的形成受到地球磁層和太陽風相互作用的影響。如果能量強的太陽風擾亂磁層,將導致環繞地球運作的人造衛星發生故障等。對太陽風和磁層的預測被稱為「太空天氣」。野和田關注極光的形狀,致力於分析。
野和田從日本的東海大學的研究所畢業後,曾任職於台灣的大學等,2010年成為北京大學的研究員。契機是北京大學教授的一篇論文。正當為找不到下一個職位而苦苦掙扎時,注意到那是一篇有趣的論文。發了一封提出面談的郵件,稱「希望一起參加研究」,雖然薪水很少,但得到錄用。
5年任期結束回到日本後,就職活動也遇到困難。接連遭到日本和歐美大學的拒絕,但在中國的人脈帶來了現在的職位。給北京大學的教授發出諮詢郵件後,對方稱自己的學生在山東大學,正在尋找研究人員。由於在北京大學當研究員時相識的關係,所以得到錄用。
野和田表示,中國的研究氛圍和風格「很適合我」。實力至上主義突出,30~40歲的教授也很多。據稱這是一個研究人員和學生可以自由交換意見和提出建議的開放包容的環境。
中美對立給研究蒙上陰影
比起電子郵件,「微信」等聊天應用的交流在中國更為普遍。野和田認為,自由豁達的環境培養了研究人員,正在提高中國的研究能力。
進入2000年代以來,中國在研發的國際舞臺上迅速提高了存在感。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科學技術和學術政策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從各領域研究論文的引用數進入前10%的「受關注論文」的數量來看,中國2000年(1999~2001年的3年平均)首次躋身世界第10位,從2008年開始一直排在美國之後,位居第2位。2018年躍居世界第一。
中國力爭在基礎科學方面達到世界頂尖的研究水準,但目前也面臨著課題。由於中美對立加劇,與美國的共同研究變得困難。即使在與軍事技術無直接關係的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國際形勢也開始投下陰影。
日本論文排名下降
相對於崛起的中國,從2000年代開始走上低迷道路的是日本。在受關注論文的數量上,2006年被中國超越,跌至第5位,此後一路下滑。現在被南韓和印度超越,跌至第12位。
岡山大學教授河野洋治表示,「中國的躍進具有值得日本學習的教訓」。河野洋治2015年從奈良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來到中國,在中國科學院工作至2019年。作為中國的特點,他指出了基於年輕人自由思考的研究活動的加強和包括基礎研究在內的廣泛領域的預算分配,強調「‘選擇與集中’無法恢復日本的研究能力」。
日本在2004年將國立大學法人化,來自國家的運營費用撥款逐年削減。由於人工費和管理費的削減,教師職位減少,一邊忙於不斷增加的業務,一邊又無法得到充分的支援, 河野指出「陷入研究時間減少、研究能力下降、撥款進一步被削減的惡性循環」。
為了捲土重來,日本政府設立了10萬億日元的「大學基金」。使用預計每年3000億日元的投資收益,將選出的數所學校認定為「國際卓越研究大學」進行支援。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等參加了支援対象的招募。但是,大學基金也蘊含有可能導致新的「選擇和集中」的風險。
河野教授認為,在中國,「年輕一代的教授正在爆炸式增加,競爭也很激烈。今後20年左右應該會取得優異的成果」。日本要採取著眼於20年後、重新在研究領域恢復國際地位的措施,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越川智瑛、松添亮甫
(明日刊登姊妹篇《那些在日本從事AI開發工作的中國人》)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