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尼借印度和AI描繪新維度的全球化經營
(2023/07/07)
-
中山淳史:印度是不能用普通辦法對待的國家。毫無疑問,也是難度非常大的市場之一。但説到大獲成功的日本企業,可以想到鈴木。最近,試圖在印度市場打造立足點之一的日本企業是索尼集團。索尼將會怎麼做呢?
-
福島核處理水排海只是漫長廢堆路的開端
(2023/07/06)
-
滝順一:處理水排海這一行為要想獲得信任,除了誠實、準確的監測之外別無他法。格羅西表示會在數十年裏持續監測,但或許還需要除IAEA之外的能進行獨立評估的機構……
-
為何法國最先感受到了「中國汽車來襲」的寒意?
(2023/07/06)
-

張冬方:法國冒著影響與華貿易關係的風險,力主限制向中國進口汽車,中國汽車品牌真的對法國汽車品牌已經構成了威脅嗎?
-
5年後的智慧手機攝像頭什麼樣?
(2023/07/04)
-
智慧手機現在的競爭核心是攝像頭性能。最近5年左右,由於攝像頭的複眼化,性能不斷提升。不過,機殼空間正逐漸接近極限。那麼,5年後智慧手機的攝像頭將變成什麼樣子?記者預測,其一是為了改善望遠特性將使用潛望鏡……
-
半導體低迷的背後是手機性能過剩?
(2023/07/04)
-
細川幸太郎:我手機的存儲容量是256GB。雖然保存了購買後3年零8個月以來的照片和視頻數據,但使用量僅為115GB。如果是普通的照片,256GB可以保存10萬張。下次換新手機的時候應該也還是256GB就足夠了……
-
中國央行「降息」的邏輯
(2023/07/03)
-

聃丘泰:央行近期密集的利率序貫下降操作,反映了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操作何種邏輯?中國合理的利率水準是多少?如何合理把握?
-
【日經BP書籍】低溫經濟:日本低增長之謎
(2023/06/30)
-
背負著泡沫經濟崩潰、通貨緊縮、少子高齡化等重擔,日本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直在摸索、探究經濟崛起的方式。日本雖然實行了各種各樣的政策,卻未曾擺脫低增長、低溫的宿命,這是為什麼?
-
「一路向西」——電子加工廠的中西部足跡
(2023/06/29)
-
李瀚明:中西部省份在過去十年間逐漸接過東部省份的接力棒,成長為世界電子産品生産重鎮。
-
日本GDP跌至第12位是失敗嗎?
(2023/06/29)
-
石川潤:人一過了40歲中期,照鏡子時受到打擊的情況就將增加。鬆弛的皮膚、突出的腹部、失去光澤的眼睛。雖然覺得不應該是這個樣子,但卻無法找回年輕。或許這就是所謂的老去吧。人如此,國家亦然……
-
日本資金能成為美國商業地産救世主嗎?
(2023/06/29)
-
伴百江:SL格林不動産將其在曼哈頓主幹道公園大道上的一棟優質辦公大樓的49.9%權益出售給了日本房地産開發商MORI TRUST。中國的海航集團曾經是這幢大樓的擁有者,2017年買入,2022年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