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去30年,日本終於要向上了?
(2023/08/17)
-
藤田和明:「變遷的30年」,已故史丹佛大學教授青木昌彥預測日本走出經濟泡沫崩潰需要30年,起點設定為1993年,到今年正好30年。日本2023年的加薪率為30年來最高。股市上,日經平均指數一度回升到33年以來的最高點……
-
「印度的世紀」真的要來了嗎?
(2023/08/16)
-
印度人口超越中國,躍居世界第一。印度還以「全球南方」的領導者自居。經濟迅速增長,印度的存在感日益增強。印度專家説:如今絕大部分經濟大國都覺得,如果要生存下去,必須和印度打交道……
-
拆解比亞迪海豹(6)前後輪驅動馬達不同
(2023/08/15)
-
以在後輪處搭載永磁同步馬達的後輪驅動車為基礎,在高端款的前輪處追加感應馬達,使之成為四輪驅動車。海豹的這一思路與美國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如出一轍……
-
尋礦印尼,中國新能源出海的機會與瓶頸
(2023/08/14)
-
印尼國軒新材料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沈文博受訪認為,原材料競爭在未來新能源類跨國公司競爭中將扮演重要角色,在競爭激烈情況下,企業面臨圍堵和供應瓶頸的挑戰。
-
模倣沒有出路,中國企業狂投研發
(2023/08/14)
-
土居倫之:此前,中國企業從日美歐尖端企業引進技術,利用巨大本土市場優勢提高營業收入。不過,模倣戰略在海外市場難以通用。中國企業為打破世界壁壘,開始大力推進薄弱的研發環節,上市企業研發費用5年間增至約2.6倍……
-
金融衍生品市場版圖變化,印度時代到來
(2023/08/11)
-
志田富雄: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的期貨和期權合計交易量已連續4年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創下381億手的紀錄,遠遠超過排在第2位的巴西證券交易所B3(83億手)。增長的引擎從中國轉向印度……
-
拆解比亞迪海豹(5)電動驅動橋並非一味降成本
(2023/08/11)
-
大眾的ID.3和海豹在馬達定子中採用了扁線。特斯拉的Model S、Model 3則使用了圓線。扁線成本比圓線高,但容易提高佔積率(銅線線上圈截面積中的佔比),有利於提高馬達的效率……
-
印度抑或越南?誰將是中國製造最大的挑戰者
(2023/08/10)
-
産業鏈在全球的分散佈局勢必撼動中國製造「獨一無二」的地位。印度製造很有可能成為中國製造的最大對手。
-
不止武器,印度依賴俄羅斯的還有核電
(2023/08/09)
-
高橋徹:6月,印度總理莫迪以國賓待遇訪問了美國。他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的首腦會談取得了多項成果。在列明具體協議事項的共同聲明中,悄然列入了核能合作內容。美國的意圖是在核能的對俄依賴上離間印俄。其中的來龍去脈是什麼?
-
拆解比亞迪海豹(4)八合一電動驅動橋省電纜
(2023/08/08)
-
電動的動力總成(Powertrain)及其周邊零部件正在邁向整合化。其代表就是正在成為EV核心零部件的電動驅動橋。在海豹和ATTO3等全球戰略EV車型上,整合8種零部件的電動驅動橋已經實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