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相信卻關注的中國統計數據
(2013/09/06)
-

「日本的媒體為什麼要刊登連中國領導人自己都不相信的統計數據?」 日本讀者提出了這樣的質疑。其實中國的統計數據不是可信與不可信那麼簡單,如果知道中國統計的特點,就不會這麼問了……
-
最重要的歷史認識只此一個
(2013/09/06)
-

日本前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對於很多日本人來説,日本敗給了投下原子彈的美國,中國人歷史認識的核心是「被日本打了」。在如此大的差異下,唯一能達成共同認識的是……
-
誰的「中國風險」免疫力最強?
(2013/09/05)
-

金融危機後中國曾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但「影子銀行」等中國風險在近來顯現,中國經濟增速也開始放緩。如果中國經濟失速,世界各國和地區受到的影響似乎存在很大的差異……
-
危機5年:中國從引擎成為風險源
(2013/09/05)
-

中國經濟的重大轉捩點是2008年雷曼危機,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對策使得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也為危機後的全球經濟做出了貢獻,但現在依賴中國需求的新興市場國家發展模式出現動搖……
-
從諾基亞的衰落看到的殘酷
(2013/09/04)
-

如今企業的興衰轉變如同家常便飯。在諾基亞之前,手機行業的全球老大美國摩托羅拉也被谷歌收購,英特爾的經營環境也十分嚴峻,但在IT領域風險與機遇並存……
-
危機何時才算真正結束
(2013/09/04)
-

美國通過大量購買國債應對金融危機,但泡沫是否會接踵而來?正如IT泡沫後迎來住宅泡沫一樣,美國在應對一個泡沫崩潰的同時又引發了另一個泡沫……
-
中國人眼中的日本産品
(2013/09/04)
-

從去年9月中日關係對立引發抵制日貨已經過去1年時間。中國消費者現在如何看日本産品?日本最大廣告企業電通的調查顯示中國消費者的反日意識似乎有所淡化,但日本産品的真正「弱項」是……
-
危機讓美國重返大政府時代?
(2013/09/04)
-

美國曾推崇「小政府」,但雷曼危機讓美國加強了對金融的監管,「大政府時代」以濃重的色彩登場。然而,鐘擺又將再次擺向另一方……
-
9月縮減量化寬鬆概率75%
(2013/09/03)
-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CEO 埃利安:如果是反映美國經濟順利復甦沒有問題。但在實際上,量化寬鬆長期化導致的風險增加,FRB可能被迫退出量化寬鬆……
-
金融危機改變世界
(2013/09/03)
-

編者按:2008年的襲擊全球的金融危機在9月已經過去5年,這場被稱為「百年一遇」給世界格局帶來了怎樣的影響?日經中文網刊登連載《危機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