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由於1985年的廣場協議,日元迅速升值。在日本國內製造産品、從日本出口變得不利。因此日本企業開始在其他國家建立工廠,在國外生産汽車、家電等産品。比方説,豐田1990年的産量接近500萬輛,其中國外産量佔2成左右。2015年産量增加至近900萬輛,其中6成以上在國外生産。
豐田一直與德國福斯和美國通用汽車爭奪産量世界第一的寶座,與泡沫經濟期相比,企業規模明顯變大。但在日本國內,産量並未增加,很難説對日本GDP的增加做出了巨大貢獻。也就是説,企業越是在國外展開活動,本國GDP越難以增加。
日本企業正在將活躍的舞臺轉移至外國,在外國發展壯大。但是,通過僅以國內生産活動作為對象的GDP看不到這一點。儘管日本國內的經濟低迷,但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企業2015年度的營業利潤卻達到創歷史新高的33萬億日元(日興SMBC於2016年5月推算)。日本的對外資産餘額2015年底增長0.7%,達到948.729萬億日元,維持了世界最大債權國的地位。這一數字證明,日本企業正在加強在日本之外的生産活動。
有些中國的「愛國者」辱罵到日本旅行、購物的中國人是賣國賊。他們批評稱,如果在日本購物,將有助於日本的國內消費(GDP統計上列為日本對中國服務出口),不會帶來中國GDP的增加。但是,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展開海外投資和海外生産的中國企業將是更大的賣國賊。因為在海外創造的附加值不會計入中國的GDP。
企業在進行海外投資時動用的資金與個人購物不是一個級別,有時僅僅一家企業就投資數十億美元。同時,改善了投資對象國的就業情況,甚至還向其支付稅金。應該被批為賣國賊的不是僅僅花一點小錢的遊客,而應是收購日本企業的那些中國企業。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專欄-日本人小聲説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