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日本人小聲説 > 中國真的需要工匠精神嗎

中國真的需要工匠精神嗎

2016/12/28

PRINT

       非工匠派:雖然這種做法在跟日本同樣經濟高度發展的國家進行或許是可行的,但在發展中國家不太可能。這個世界上沒有幾個消費者會像日本人那樣願意花錢購買精緻的東西和一流的服務。日本電器公司夏普的失敗就是個好例子。這家公司在液晶的研究領域裏位於世界一流,在日本説起液晶平板電視機指的就是夏普。夏普建設了最先進的工廠,不久卻陷入了嚴重的經營危機,終被台灣的鴻海精密工業收購了。全世界能夠購買高價、高品質電視機的人是很有限的。跟韓國製造、中國製造的電視機一樣, 品質略優但價格合理的産品才會受到歡迎。夏普對研究開發投入大量經費,卻並沒有關心銷售這一塊。我討厭工匠精神這個詞。要是能夠學習日本産業文化的話, 我更喜歡顧客是上帝這種説法。市場經濟中能否暢銷商品是最重要的。盡力製造的産品不能暢銷就沒有意義了。只有手藝人的自我滿足是行不通的。傾聽市場的聲音變得越加不容忽視。建立能夠為消費者快速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務的技術及制度是極為重要的。

 

 

 

 

      工匠派:這種顧客至上主義讓手藝人失去動力, 阻礙産業發展。除非手藝人自己有足夠的自信並堅持苦心創意, 否則不會産生創新技術。只按照顧客的需求製造産品, 你覺得這有意思嗎?手藝人支撐一個國家的發展,經濟成長取決於如何讓手藝人發揮創意。手藝人不被尊重的國家肯定會走向衰退之路。18世紀後半期英國在工業革命方面取得成功,産業資本家發了一筆大財。這之後呢,這些發了財的富人不怎麼重視自己國家的製造業,傾向於向印度等殖民地投資賺錢。法國也走了相同的道路。法國有裝飾品加工等出色的手工技術, 不過法國資本家富起來之後, 也選擇了對俄羅斯進行投資而發展本國經濟。在英法那樣的階級社會, 手藝人也就是産業推動者不一定受到尊敬。此後,法國因俄羅斯革命失去了投資的資金,英國也因印度獨立失去了財富之源。回過頭來再看看德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的手藝人一直受到尊重,工匠精神也一直得以維持。因此即使戰爭輸掉了他們的經濟也能馬上復甦。原因是生存下來的手藝人和製造業者,這些擁有工匠精神的人們製造出了精緻的産品。

 

       非工匠派:哈哈哈。這就是為什麼德國和日本輸掉了戰爭。工匠精神的意思就是在很長的期間一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面,對不對? 總而言之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種又頑固又不靈活的意識形態。正是由於德國人和日本人思維不靈活的國民性導致發動戰爭,直到兩國的國土徹底被破摧毀才投降。德國陸軍的虎式坦克,日本海軍的零式戰機被視為傑作, 在戰爭初期大發威力, 不過它們最後沒能取勝蘇聯陸軍和美國海軍。蘇聯利用計劃經濟體制大量製造坦克,美國也利用巨大企業大量生産飛機。長期戰爭取勝的關鍵不是品質,而是數量。另外,今後的社會已不會是一個相互競爭製造業精緻與否的時代。現在已經有了3D列印機。只要有設計圖紙即使不用人也能夠製造出精緻産品。機器人和人工智慧能夠代替人類製造産品。我認為今後産業社會不應該只鑽研一樣事物,而應該致力於如何發揮整體作用。雖然美國蘋果公司沒有製造産品, 但這家公司收集了全世界的零部件,讓台灣的鴻海公司在中國組裝電腦和手機。蘋果公司與其説是製造精緻的零部件,不如説是設計讓消費者如何享受網路音樂和動畫的整體系統。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477
具有一般參考性
 
8
不具有參考價值
 
26
投票總數: 51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