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的需要工匠精神嗎
2016/12/28
工匠派:是嗎? 蘋果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是日本傳統美感的愛好者, 受到日本美學的影響。蘋果産品簡練的設計便是日本美術本身。工匠精神在機器人時代也會有用。除非開發出超過人類頭腦的人工智慧,否則不會出現超越人類的創造性。通過不斷的失敗和改良,人類創造有想像力的獨特産品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擁有人類同等能力的人工智慧創造産品也同樣需要失敗和改良,花費跟人類相同的時間。現在的中國製造業又如何呢? 因成本過高而遇到了困難。不管是工業還是服務業, 中國都要提升附加價值,沒有時間坐等超越人類的人工智慧發明。因此領導層打算用工匠精神這個詞來啟發工商界。你這個不了解中國現況的人別插嘴。
非工匠派:我這樣説也是為中國好。不遠的將來因少子老齡化中國也將遇到勞動力嚴重缺乏。在這種情況下花很長時間培養工匠純屬非效率。今後要做的應該是生産和服務的自動化。未來中國少數年輕人口一定要撫養人數眾多的老年人口不可。提高勞動生産率是燃眉之急。不要仿傚日本的工匠精神。在人口減少的國家實現以製造業為核心發展産業是不簡單的事情。中國將不得不向年輕人口眾多的印度、中東和非洲投資,靠收益吃飯。日本人喜歡愚蠢地把精力集中在一個事物上, 而中國人則擅長靈活地應對事物變化。考慮到國民性,中國不應該走向像日本和德國那樣的製造業強國的道路,更適合發展英美式的投資大國。我建議中國儘快完善金融制度的改革。現在採取的限制資本移動匯率穩定的政策有利於製造業和貿易而不利於國外投資和融資。應該快速推進金融改革,讓中國人也能自由地跟國外進行金錢交易,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中國現在所需要的經濟口號不是工匠精神而應是全面的金融改革。
親愛的讀者們,這個虛構的討論怎麼樣?任何事情都會有正面和反面,也就是説什麼樣的政策都會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沒有比判斷政策好壞和正確決定政策更難的事情。為了私利私欲,或是迎合大眾,即便知道政策有不好的一面, 政治家也還是會採用這個政策。現在出現了一種極端的意見,提議為避免政治家的主觀意識應由人工智慧來決定政策。
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