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日本比德國差在哪?

日本比德國差在哪?

2015/01/19

PRINT

      70年前二戰結束之後不久,經濟迅速崛起的日本和德國,現在似乎存在很大差距。

      25年前東西德統一之後,西德因經濟落後的東德的併入而陷入苦境,但是現在德國的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GDP)卻比日本多出約20%,財政收支也為黑字。

 
      雖然受貿易對象國俄羅斯經濟不振等影響再次面臨著問題,但是德國仍有很多值得日本學習的地方。

      在東西德統一的前一年訪問東德時,看到在馬路上行駛的東德産汽車“衛星(Trabant)”排出滾滾黑煙、發生咕咚咕咚的噪音。與精緻的西德汽車相差甚遠。由此切實感到40年裏不同的經濟體制所産生的性能差。

      加上東德的1600萬人,德國統一後共有7900萬人口。雖然東西德統一是民族的夙願,但是西德方面也有不滿的聲音。西德馬克等價兌換東德馬克,而實際上東德馬克的價值僅為西德馬克的10%。德意志聯邦政府力壓時任德意志聯邦銀行行長卡爾•奧托•珀赫爾(前段時間去世)的反對,投入了約300萬億日元用於東德的復興。經濟低迷、財政惡化是必然的。

      即便如此企業還是開始採取行動應對變化。

      1996年,朱爾根•施倫普(JurgenE.Schrempp)來到旗下擁有“梅賽德斯賓士”的戴姆勒。施倫普用他那帶有很重口音的英語呼籲“重視股東”和“自主變革”。賓士見習生出身的施倫普成長為歐洲最大企業的CEO體現出股東和經營層的意識發生了變化。

      2年後,該公司與美國克萊斯勒合併,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改革的嘗試之後仍在繼續。

      由於經濟的全球化以及93年歐盟(EU)的成立,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化。因此,德國企業開始致力於摸索改革之路,例如德國化學巨頭赫斯特(Hoechst)與法國企業合併等。這是很大的進步。在日本,日立製作所啟動根本性改革是在約10年前。

      但是,在工會實力強大的德國,包括社會保險負擔在內,高昂的人工費和解雇限制阻礙了改革。

       在此背景下,2003年時任總理格哈特·施羅德 (Gerhard Schroder)著手實施結構改革。雖然施羅德屬於左派、社會民主黨的黨員,但是其推出的凈是對勞動者不利的政策。施羅德縮短失業保險的給付時間、要求患者承擔健康保險費,並控制了養老金給付額的增加。

       此外還放寬了擁有不到10位員工的小企業的解雇限制。由於社會保險負擔減輕,解雇也變得容易,企業擴大了招聘規模。失業率從05年夏季的11%左右下降至5%左右。得益於稅收增加和社會保障改革,財政收支也出現改善。

      施羅德政權還取消了股票出售收益的法人稅。這樣一來企業易於實施並購和重組,能更好地應對經濟全球化和産業結構的變化。

      日本方面,同一時期小泉純一郎政權開始討論勞動力流動化對策等改革。日本的國際基督大學客座教授八代尚宏指出“日德的不同之處在於,德國一直在切實推行改革,而日本僅僅喊了改革口號就不了了之”。

      因推行嚴厲的改革而遭到厭惡的施羅德在選舉中敗給了右派的默克爾。但是正是受勞動者支援的左派政權才能夠推行上述一系列改革。與之相對,日本的民主黨政權則無意實施不受工會等歡迎的改革。

       默克爾政權繼承了前任者的路線。默克爾增加了相當於日本的消費稅的附加值稅,減少了法人稅。其目的是改善財政狀況和強化企業的競爭力。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83
具有一般參考性
 
10
不具有參考價值
 
35
投票總數: 128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併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併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