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市場的成熟,中國企業需要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由於不再有低工資的優勢,今後要想創造利潤,需要獲取已開發國家企業的先進技術,製造出高附加值的産品。
但美國的保護主義意識高漲,如果對併購活動加以阻攔的話,中國企業將失去成長的機會。事實上10月就有傳聞,美國投資管理公司黑石集團已經取消了將所持酒店出售給中國企業的計劃。原因是酒店地處美國海軍基地附近,在美國出現了以安全原因反對出售的觀點。
如果這種觀念進一步得勢的話,恐怕有可能出現中國不甘於在經濟上受到打擊,作為報復手段會走向新的保護主義的可能。這種「中美保護主義戰爭」無疑會嚴重威脅世界經濟。
曾有人向辭去財長的保爾森尋問政治家的問題。他是這樣回答的:「民主主義的現實狀況是,人們總是提出超出(稅收等)支付能力的要求。因此,毫不猶豫地推行不受歡迎的政策才能體現出政治領導能力」。在雷曼危機最困難時期,為了通過用稅收救助癱瘓的金融機構這一不受歡迎的政策,保爾森曾費盡週折來説服政治家。
而這也是明年1月上任的新一屆美國總統所面臨的課題。反全球化雖然能贏得眼前的選票,卻不是真正的答案。以企業業務外包(將業務委託給海外)和移民流入而産生的就業不穩定為首,全球化的確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市場經濟一定會看清楚如何在消除負面影響的同時推進全球化的。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梶原誠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