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學生演京劇與日企的先利後義
2017/02/01
去年,一位參與過中日學生交流事業的日本的大學教授對我説,為了籌措中日學生到對方國家交流的差旅費和住宿費,自己曾經四處奔走拉贊助。「希望貴公司幫助肩負兩國未來的年輕人進行交流」,百般請求之下,這位教授從中國企業籌集到了一些資金,從日本企業則是一無所獲。最終只得自掏腰包,補上了約200萬日元的缺口。「在政府和經濟團體對華態度不明確的情況下,我們作為企業不能輕舉妄動」、「(出資)沒有效果的話,公司是不會批准的」,回絕的理由雖然各式各樣,但歸納起來就是一點:投資不能立竿見影。
2016年赴日旅遊的中國遊客為637萬人。雖然報道的焦點往往集中於「爆買」熱潮的衰退,但遊客人數其實比上一年增加了28%。這意味著中國遊客關注的重點已經從「日本製造」的商品,轉向了日本本身。而且,隨著中韓關係惡化,南韓的影視內容遭到抵制,電影《你的名字》等日本的影視內容變得更容易在中國國內傳播。
「工匠技藝」、「利他」等介紹日本企業經營理念的研討會在中國也很受歡迎。在研討會上,講師介紹了大丸的經營理念「先義後利」。當得知「先義後利」出自儒學鼻祖之一荀子的思想時,很多聽眾都頻頻點頭,感慨「現在的中國是先利後義」。我甚至覺得,他們是想要從日本身上,找回中國因經濟快速發展和拜金主義蔓延而迷失的原點。
如今中國國內對日本關注度的提升,也為改變日本負面印象創造了機會。僅日本上市企業就擁有過百萬億日元現金儲備,但倘若一味地「先利後義」,就會錯失良機。櫻美林大學的學生們全力唱響了「中日友好」這臺戲,不應讓他們的努力付之東流。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上海支局 小高航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