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工作報告裏的「雷根經濟學」
2017/03/09
在政府部門負債纍纍的日本,這一比重高達450%,但中國也不算低。中國領導層意識到,憑藉靠舉債主導投資的需求擴大政策已經無法繼續實現增長,因此將增長戰略從需求側轉向了供給側。
既得利益層抓住權力不放
還有一個與雷根經濟學的相似點也不能忽視。那就是軍費的增加。雷根削減了政府支出,但只有軍費是例外。在美國持續擴充軍備的情況下,前蘇聯最終疲於競爭而解體。同樣,中國也大幅增加了軍費。2017年雖然基礎設施投資和鐵路投資的增加有所抑制,但軍費增加7%,預算將超過1萬億元。中國在軍事上寸步不讓美國,不打算緩和強硬姿態。
筆者想指出的是,中國的供給側改革存在致命的弱點。中國一直由黨和政府對經濟的方方面面進行管理和干預,從而黨相關者獲得了利益,客觀上保證了組織的向心力。如果進一步推進放寬准入和市場原理導入的話,基層的既得利益群體將無法繼續確保利益。因此,既得利益層等並不願意放手自己的許可權,可能會設法讓改革僅僅停留在形式上。
如果過於重視政治穩定,供給側改革就很難取得進展。雖然中國由共産黨一黨領導,但要重視「小政府」和「民間活力」,如何解決二者之間的這種巨大矛盾將是關鍵。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