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達沃斯論壇看到日本影響力下降?
2018/02/05
在七大工業國(G7)中,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之外,其他歐美6國的首腦均出席了今年的達沃斯論壇。這是自2005年以來首次無日本閣僚出席該論壇。雖説也是受到國會日程的制約,但日本向全世界的資訊傳達確實乏力。
安倍成為達沃斯「當紅人物」是在4年前的2014年1月。當時他在達沃斯論壇的開頭的演説非常雄辯:「日本經濟正在擺脫長期持續的通貨緊縮」,「財政狀況也在穩步改善,正在走上財政健全化的軌道」。
安倍向全世界宣佈,冠以自己姓氏的「安倍經濟學」已經改變了日本經濟的沉悶氛圍。也是在那時,安倍稱「任何既得利益集團都無法在我的鑽孔機之下毫髮無損」,承諾打破所謂的「岩盤管制」(一系列難以打破的限制政策)。
日本如今能向世界發出什麼樣的信號呢?雖然TPP11、日本與歐盟的經濟合作協定(EPA)等日本推進的經濟外交獲得積極評價,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勞動方式改革和生産效率提高等安倍政權的課題很重要,但日本仍處在彌補落後的階段,不會對世界産生影響。
日本老齡化程度比其他國家嚴重,財政狀況也異常嚴峻,是一個「問題已開發國家」。今後需要的是著眼於10年、20年後的經濟運作的果斷戰略。安倍政權與持續出現政權空白的德國不同,具有穩定的基礎,如果邁向中長期社會保障和財稅政策的改革,能夠成為解決上述問題的先例。
強調「法國已重回歐洲的中心」的馬克宏倡議制定關於歐盟改革的10年計劃。印度總理莫迪也力爭到2025年使國內生産總值(GDP)達到5萬億美元,積極推進吸引投資的改革。
安倍可能仍然集中關注內政方面的未決事項,但如果能認真描繪日本經濟的未來藍圖,將成為獲得全球好評的政治遺産。現在著手,仍然為時不晚。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評論員 菅野幹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