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論(3)用GDP無法計算的財富
2019/03/08
「GDP只是物品生産量的指標,而不是富有的指標」,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尤金·斯蒂格利茨指出,「各國過於在乎GDP,在2008年雷曼危機後選擇了錯誤的政策」。計算國力的機制出現於17世紀的英國,當時是為了調查戰爭動員能力。此前就有觀點指出,GDP存在未計入家庭主婦的家務勞動價值等缺點,不適合用於計算沒有價格的「財富」。
日本比價網站價格網(Kakaku.com)旗下的銷售網站D-rise利用自主開發的系統把握其他店舖的價格動向,在1分鐘內可對1000~1500種商品的價格進行3到4次調整。追蹤月度價格變化的傳統物價統計數據已經跟不上物價變化的速度。
作為提供免費服務的回報,美國谷歌等大型IT企業從全球的用戶獲得個人資訊。政府和央行根據GDP等統計數據來計算物質的財富程度,並以此為依據制定政策。但是,看不到的財富廣泛存在於GDP之外。如何重新把握經濟的實態?財富的形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大越匡洋、田中孝幸、石川潤、原田逸策、高見浩輔、松尾洋平、高橋元氣、小野由香子、松本裕子、竹內宏介、安村Sakura執筆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