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解析(1)面臨GAFA陰影
2019/05/22
索尼2018財年(截至2019年3月)的營業利潤連續兩年創出新高。索尼此前一度陷入經營危機,如今在業績方面完全復甦,但在這期間,全球的競爭環境徹底改變。該公司社長吉田憲一郎就任至今已有1年。重建財務之後的主要課題是重振創新能力。能否描繪出「世界的SONY」邁向完全復活的道路呢?
4月26日,索尼宣佈銷售額達到8.6656萬億日元,營業利潤為8942億日元,利潤連續兩年創出新高。出席記者會的首席財務官(CFO)十時裕樹表示「(索尼)是非常有中期潛力的企業」,對今後的增長也顯示出自信。
經過長期的結構改革,音樂與電影、遊戲等內容的銷售額佔到集團整體的4成。跨越數字浪潮的兩項業務顯示出強勁勢頭。
市場一度因盜版而遭到破壞的音樂業務隨著流媒體的普及而復甦。2018年索尼收購世界大型音樂公司EMI Music Publishing的運營公司。索尼專注於取得持續成為搖錢樹的原版唱片權,包括過去的歌曲在內。
索尼會長平井一夫親眼目睹一度陷入毀滅狀態的音樂市場,他表示「當時覺得如果網路的速度提高,影像和遊戲也將受到衝擊」。平井對當時自己所領導的遊戲業務迎來數位化浪潮存在危機感,建立了使家用遊戲機「PlayStation」支援網路遊戲、能夠發行服務和軟體的機制。
支援聯網的PlayStation業務取得了顯著成功。數位業務佔軟體銷售的85%,成為最大的業務。包括音樂在內,支援數位化的業務實現盈利。
![]() |
索尼描繪了以娛樂為中心的增長戰略,但市場環境發生巨變。在索尼業績低迷期崛起的「GAFA」(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等相繼進入索尼的「大本營」。索尼沒有全球性的強有力的視頻發行網,而是廣泛提供自主製作的作品。這些發行渠道已開始轉向內容的「自給自足」。
美國蘋果3月宣佈,今年秋季推出播放原創內容的包月制視頻服務。除了領先的美國奈飛(Netflix)之外,作為電影霸主的美國華特·迪士尼等也涉足視頻服務。業內將不斷誕生承擔從製作到發行的全部過程的企業。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