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無人便利店熱潮退去在意料之中
2019/06/19
無人便利店為何會陷入困境呢?據推算,要在北京等中國的大城市維持便利店的經營,每家店每天的營業收入最低要達到5000~6000元。而無人便利店的營業收入無法達到這個水準。在中國,人們希望在便利店買到的商品是盒飯、副食和甜點等快餐以及生鮮食品,但由於無人值守,無人店也無法擺放容易損壞的生鮮食品。當初因好奇而來的消費者不斷遠去。
![]() |
無人便利店內的櫃檯類似於自動販賣機(2月,北京) |
不管在日本還是是中國,容易保存的加工食品的毛利潤率都在25%左右,但被稱為快餐和日配食品的生鮮食品則高達40-50%。每日配送的生鮮食品在商品構成中的佔比越高,這家店經營就會越穩定。在中國,涉足無人便利店的很多都是IT企業,對於這種便利店業務的理解或許還有些膚淺。如果僅僅出售容易保存的飲料和點心,説是無人便利店,其實更接近自動販賣機。
好不容易獲得的數據沒有得到利用也是問題。日本的便利店之所以能取得全球範圍內罕見的成功,原因在於其銷售數據不僅用於單純的庫存管理和物流管理,還用於商品開發和工廠生産。便利店總部的作用就是利用數據,掌握暢銷商品的情況,在此基礎上自主策劃商品,讓企業高效生産。同時,還必須構建以準時化(Just In Time)向各店舖配送的物流網路。
涉足無人便利店的IT企業僅僅是將數據和IT技術應用在了無人化和省力化。按理來説應在構建暢銷商品的開發、生産和流通的網路之後,再推進無人化,但中國的無人便利店越過了這些階段。在這些反思之下,阿里巴巴開設了生鮮食品超市「盒馬鮮生」。雖然在利用手機支付等IT技術的方面與無人便利店相同,但盒馬鮮生內有店員,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中國的無人便利店熱潮在2年內退去,留下了數不清的失敗和教訓。從廢墟之中找到新商業模式的人或將成為今後零售業的王者。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村山宏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