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中美高科技摩擦誰能勝出?

中美高科技摩擦誰能勝出?

2019/07/12

PRINT

華為

 

  但反過來看,華為有可能以此次事件為契機,席捲亞洲和非洲等的5G市場。在5G基地台項目領域,已經獲得行業內最多的約份50合約,並已建設了15萬個基地台。

 

  在商用服務啟動的年底,預計達到50萬個基地台。MWC的主辦團體、全球行動通訊系統協會(GSMA)總幹事葛瑞德(MatsGranryd)指出,「中國將成為世界5G市場的已開發國家」。全球行動通訊系統協會的推算顯示,亞太地區的5G市場在今後15年內將達到9000億美元。

 

  設備等的數量越多,成本自然也會隨之下降,這意味著中國民眾將最先享受5G的益處。在此次展會上,以自動駕駛和遠端醫療為代表,工廠數位化、建築機械的遠端操作、機場和港口設施的遠端管理、超高清8K影像的線上播放等各種應用場景被展示。

 

  在廣播相關方面,5G直播的演示成為話題,無需巨大的轉播車,在背囊裏裝入水壺大小的5G中繼裝置,即可將電視影像傳送到電視臺。

 

諾基亞上海貝爾總裁兼CEO馬博策在介紹支援5G的中繼終端

 

  面對這些機會,與之競爭的供應商也不會作壁上觀。諾基亞的當地法人諾基亞上海貝爾介紹了2018年發佈的5G小型中繼裝置。該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EO)馬博策(Markus Borchert)表示,「隨著在室內任何地方都能接收5G電波,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現實)等各種技術應用將成為可能」,

 

  截至4G,便攜終端等面向家庭的資訊服務屬於主流,但馬博策指出,「5G將明顯改變工廠和企業等的商業模式,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明顯正在尋求創造新的市場」。

 

  對於中美之間的高科技摩擦,常駐香港的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李晶(Jing Ulrich) 指出,只有中國受到批評是荒謬。李晶從宏觀經濟的觀點闡述了此次的華為問題。她認為,中國從日本等亞洲周邊國家採購零部件,然後向美國出口産品,(單方面制裁)將破壞這種生態系統。

 

  曾是出口大國的中國已經成為消費大國,經濟增長的約8成來自個人消費。在資訊通信領域,無法分享中國的增長蛋糕,對美國來説並非上策。

 

  MWC每年2月也會在西班牙的巴塞隆納舉行展會。令人遺憾的是,來自日本的參展商僅為3家中小企業。日本企業似乎認為難以進入中國通信市場,以及中美摩擦正在産生影響,但要親身感受各種應用登場的5G市場的未來,不僅是美國企業,日本企業也需要進一步增加與中國的接觸。政治判斷固然重要,但必須重新評估在中美高科技摩擦背後失去的東西。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客座編輯委員 關口和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32
具有一般參考性
 
4
不具有參考價值
 
7
投票總數: 43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