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在寅對日本的「兩副面孔」
2019/08/26
無論是仇視日本還是呼籲友好,無疑都是文在寅本人。彷彿雙重人格般的對日政策的背景或許是,與歷任南韓總統相比,對文在寅來説,日本和日韓關係的分量更輕。令人感覺到,與其説文在寅是「反日」政治家,不如説與鄰國日本打交道的方式缺乏固定的理念,這更為接近實際情況。
日韓是朝鮮的齒輪
在15日的演講中,文在寅將重點放在分裂的韓朝關係上。不管被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如何冷待,文在寅依然描繪出力爭在截至2022年的任期內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和和平體制、最晚在2045年實現南北統一的藍圖。
![]() |
美朝韓三國領導人在板門市會面(6月30日,yonhap-kyodo) |
文在寅曾表示,如果南北關係得到發展,南韓對美國、中國和日本的發言權也將提升,為了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自己將竭盡所能。文在寅認為,朝鮮半島的和平對於日韓關係的改善和日朝的邦交正常化不可或缺。儘管如此,文在寅的世界觀似乎以朝鮮半島為軸心轉動,日本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齒輪。安倍政權和文在寅政權似乎無論如何也無法相互理解的核心或許正是與朝鮮的距離感。
在文在寅發表演講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顯示出期待文在寅為打開前勞工問題的僵局而發揮領導力的想法,南韓政府對此抗議稱「感到極為遺憾」。在日本看來,河野太郎的做法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南韓的外交相關人士則表示,「一國外相向另一國的元首提出要求缺乏國際禮儀」。日韓兩國政府的關係陷入惡性循環。
對立的根源問題
文在寅的演講在抑制了對日批評的同時,並未提及前勞工問題,對立的根源問題依然存在。南韓方面認為「在出口管制問題上日本應該做出讓步」。對此,日本政府堅持優先遵守《日韓請求權協定》這一國家間約定的姿態,認為「現在球依然在韓方手中」。
對日本加強對韓出口管制的強烈不滿發展至廢除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的事態。擔心日美韓安保合作被打亂的美國要求續簽該協定,但南韓卻充耳不聞。在外國首腦匯聚一堂、日本向國內外宣告天皇即位的「即位禮正殿之儀」(10月22日)舉行之前,南韓方面努力打開對日關係僵局的可能性極低。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編輯委員 峯岸博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