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川普對中國加稅的理論根基
2019/10/09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特聘教授羅伯特·C·芬斯特拉(Robert C.Feenstra)和美國愛達荷州的笹原彰助教授認為,除了來自中國的進口增加外,還應該加上美國對世界的出口增加。其在2017年的論文《中國衝擊、出口和美國的就業》(The "China Shock", Exports and U.S.Employment: A Global Input-Output Analysis)中得出1995~2011年貿易的進出口相減,創造了170萬個就業機會的結論。
川普會改變嗎
中國衝擊論的代表人物戴維·奧托爾(David H. Autor)等人也並未否認國際貿易的擴大給美國整體帶來的正面影響。由於勞動市場的調節力減弱,弱者承受了沉重負擔成為問題,這成為排外的民粹主義的溫床。正因為如此,才列舉出培育新産業和強化安全網等應對方法。
這些研究被川普政權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利用,將奇怪的高關稅政策正當化,這難道不很危險嗎?即使存在民意的推動,但是也不會有助於提振美國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顯示,中美貿易戰的激化存在將全球的國內生産總值(GDP)拉低0.8%的風險。美聯儲在最近的報告《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對經濟的影響》(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中,預測2017~2018年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提高,將導致美國的總投資降低1~2%。
![]() |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主席亞當·波森 |
擔心從長遠來看成長基礎將弱化的是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主席亞當·波森(Adam S. Posen)。其感嘆貿易戰的擴大等導致對美直接投資減少,「受經濟民粹主義影響,一直以來提供長期商業場所的美國魅力減弱。‘後美國’的世界經濟體制正在出現」。
據稱晚年麥金萊試圖修正關稅男的軌道。川普改變主意的一天會到來嗎?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編輯委員 小竹洋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