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川普對中國加稅的理論根基
2019/10/09
有跡象表明川普也意識到中國衝擊論。《川普經濟計劃的評價》(Scoring the Trump Economic Plan: Trade, Regulatory, & Energy Policy Impacts),是目前的總統助理納瓦羅(主管貿易)和商務部部長羅斯在2016年11月的美國總統選舉前敲定,嘗試川普提出的經濟政策(川普經濟學、Trumponomics)的理論武裝的文件中,戴維·奧特爾、戴維·多恩和戈登·漢森等人的研究被引用。
用於川普經濟學的理論武裝
不僅如此。納瓦羅和羅斯在《川普經濟計劃的評價》中,還介紹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的主要經濟學家賈斯汀·皮爾斯(Justin Pierce)和美國耶魯大學的彼得·休特(Peter Schott)教授的研究。兩人在2016年的論文《美國製造業令人驚訝的就業迅速減少》(The Surprisingly Swift Decline of US Manufacturing Employment)中分析稱,以中國加入WTO為契機,美國使最惠國關稅的適用常態化,來自中國的進口和投資等增加,美國的製造業就業減少。這一主張與戴維·奧特爾等人保持了步調一致。
![]() |
美國總統川普在支援者集會上的演講(資料圖、reuters) |
2017年1月上台的川普政權猶如模倣納瓦羅與羅斯的《川普經濟計劃的評價》一樣採取行動。推出高關稅政策,要求中國推進結構改革也是按照這個劇本。雖然將態度強硬的「關稅俠」視為「另類」很容易,但不能輕視其頭腦中的經濟學知識。
也有研究表明來自中國的進口使消費者受益和出口增長
中國衝擊論的研究還在繼續。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羅伯特·史考特(RobertScott)和Zane Mokhiber2018年匯總了以《中國帶來的深刻損失》(The China toll deepens)為題的報告。報告指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在2001~2017年出現擴大的結果是,美國失去了340萬個就業機會。僅2001~2011年,勞動者的收入年均就被拉低370億美元。
但是也有批評聲認為,一系列的研究過於強調國際貿易的負面影響。耶魯大學教授Lorenzo Caliendo、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經濟學家Maximiliano D'Vorkin、美國米約翰·霍普金斯大學Fernando Parro助教2019年發佈的論文《貿易與勞動市場的力學》(Trade and Labor Market Dynamics: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he China Trade Shock)就是例子之一。
3人推算認為,受來自中國的進口增加影響,美國2000~2007年製造業失去了55萬個就業機會。但另一方面,能夠買到廉價進口産品的消費者等得到好處,分析認為美國整體的福利保健(經濟滿意度)擴大了 0.2%。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