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與索尼的差距在哪?
2021/01/06
津賀社長在2019年初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採訪時曾表示,「現在的危機感已經達到200%,處於非常嚴重的狀態。照此下去,別説是下一個100年了,連10年都撐不下去」。不過,一把手的危機感是否傳達給組織整體了呢?2020財年松下的銷售額預測降至6.5萬億日元,相當於30年前的水準。松下合併營業利潤的最高紀錄是昭和時代的1984財年(截至1984年11月)創下的5757億日元,至今未能打破。松下將於2022年春季轉型為控股企業,常務執行董事楠見雄規已確定升任社長。
獲得新生的松下或許應當大膽縮小過於廣泛的業務領域,儘快建立一種能夠把人才和資金集中於優勢領域的體制。
三菱旗下企業也陷入停滯
2020年也是被稱為「日本最強企業集團」的三菱集團創立150年的節點。但諷刺的是,這一年三菱集團的負面新聞比正面新聞更為突出,包括三菱重工凍結了日本國産噴射客機的業務化等。從市場評價來看,被稱為「御三家」的三菱重工、三菱商事、三菱UFJ銀行的股價凈值比(PBR)遠遠低於1倍的局面正在成為常態。
這意味著金融市場預測這些企業不會面向未來創造新的價值,相反,股東價值今後將會受損。
在名牌企業停滯不前這一點上,松下和三菱的各家企業存在相似之處。擺脫這種局面的有力出路就是激活創新。比如,三菱集團的成員之一麒麟控股標榜「兩手經營」。不斷改進啤酒等現有業務,削減成本,提升商品實力,確立超過競爭對手的卓越運營。也就是「深挖」現有業務,不過如果只是在同一地方持續挖掘,總會到達極限。
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是將目光轉向現有業務以外,「探索」新市場機會的活動。麒麟控股將免疫效果出色的「電漿乳酸菌」等保健領域定位為「探索業務」,該公司社長磯崎功典表示「將7成精力放在探索業務上」。因為探索業務不確定能否取得成果,如果沒有企業高層的有力支援,就會失去推進力。就像兩隻手都靈活的人可以巧用左右手一樣,企業也可以通過巧妙掌控「深挖」和「探索」兩個方向,為可持續發展開闢道路。
增長的純電動汽車用需求
在新冠疫情下,越來越受關注的是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其中,關於以地球變暖問題為首的「E」,很多國家將其定位於今後的增長動力,著力發展。比如,疫情下仍實現快速增長的代表性産品純電動汽車(EV)。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