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運河貨輪擱淺顯現全球物流風險
2021/03/31
駛入波斯灣的航線長8海浬(航行時間通常需要約30分鐘),駛出波斯灣的航線長6海浬(航行時間通常需要25分鐘)。如果在這一段,遭到導彈攻擊或者此處埋有水雷,2016年日均有1850萬桶原油和石油産品往來的「世界上最重要的咽喉點」(美國能源部)就可能被堵塞。雖説可再生能源已開始普及,但世界上每天仍消費1億桶左右石油,日本採購的原油有8成以上要走荷姆茲海峽。
![]() |
超大型貨櫃船在蘇伊士運河觸礁無法通行(攝於3月26日,Maxar Technologies·REUTERS) |
對日本、中國及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各國而言,麻六甲海峽也是海上運輸要塞。麻六甲海峽僅原油和石油産品的日通行量就達到1600萬桶,逼近荷姆茲海峽。美國能源部指出「由於海峽狹窄,發生碰撞、觸礁及石油洩漏等風險很高,近年還遭受過海盜的襲擊」。日本船主協會也表示「荷姆茲海峽存在地緣政治問題,麻六甲海峽因氣象及地理問題,很難操縱船舶」。
![]() |
麻六甲海峽被關閉以後,世界上的商船幾乎一半被迫繞行印度尼西亞峇里島與龍目島之間的龍目海峽及爪哇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巽他海峽等。美國政府警告稱「有可能限制世界的運輸能力,增加運輸成本,影響能源價格」。
日本以遠高於美國的比例,通過海上運輸石油和液化天然氣,汽車等也通過船舶出口。在地緣政治風險增大的背景下,如何保護海上運輸要塞,使船舶安全通過可以説是關乎日本存亡的課題。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志田富雄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