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日本疫情驟降之謎

日本疫情驟降之謎

2021/11/25

PRINT

新冠病毒

 

      另一方面,隨著數位社會的發展,經濟和社會都在瞬息萬變。如何對待這種時間差?圍繞新冠疫情,未經同行評審的「預印本(Preprint)」論文氾濫,證明客觀性的科學基本規則也可以説跟不上社會的速度。

 

      重要的是與社會對話

 

      1999年夏季,世界上的科學家聚到匈牙利舉行了「布達佩斯會議」。不同於20世紀的「為了知識和進步的科學」,此次會議提出了建立「為了社會的科學」的必要性。重要的不是科學家站在專業性的高度去解釋,而是與社會對話。

 

      比如,核電站排出的核廢物。芬蘭在核廢物的處理上走在世界前列。他們與神學者及哲學者等交流,反覆與國民對話之後,決定了最終處理場地。在起源於日本的iPS細胞領域,京都大學也嘗試引進東洋思想制定先進醫療研究規範。

 

      要想克服人類面臨的課題、實現可持續社會,就需要科學知識和技術的進步。研究科學與社會聯繫的大阪大學名譽教授小林傳司表示,「科學是人類掌握的一大智慧工具,不可替代。但並不能立刻給出正確答案」。

 

      科學只有被社會認可之後才會産生力量。這是從新冠疫情中得到的教訓。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矢野壽彥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22
具有一般參考性
 
7
不具有參考價值
 
22
投票總數: 51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