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經濟促和平」的窘境
2022/04/02
暴跌的盧布失去支撐,嚴重的通貨膨脹將襲擊俄羅斯經濟。普丁簡直被戳到意料之外的痛處。
事態發展迅速。在日本當局者踏上歸途的2月25日的星期五,美歐曾就是否從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結算網中剔除俄羅斯銀行産生爭論。但到次日,包括屬於猛藥的央行制裁在內的聯合聲明就已出爐。面對俄羅斯向民間人員展開猛烈攻擊,美歐轉為保持團結。在將來,這一天或許會被稱為國際經濟體制的岔路口。
進入近代後,作為防止戰爭的智慧而受到期待的是經濟的相互依存。增加國家間的商務往來,建立只要發生戰爭、雙方都將蒙受損失的關係,以此防止流血。這種理想還被寫入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得的《永久和平論》之中。
隨著時代前進,英國作家諾曼·安吉爾也於1933年憑藉闡述通過經濟促進和平的《大幻想》一書摘得諾貝爾和平獎。
令人感覺諷刺的是,在該書籍出版和獲獎之後接連發生了2次世界大戰。隨著進行反思,美國羅斯福政權時期的國務卿科德爾·赫爾(Cordell Hull)建立了基於相互依存的戰後自由貿易體制的基礎。1945年,他也榮獲諾貝爾和平獎。
以此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是現代的國際供應鏈。在二戰後,這一供應鏈將降至佔世界國內生産總值(GDP)10%的貿易額迅速推高至60%。
然而,事到如今,本應防止戰爭的相互依存招致和加劇對立的盲點也暴露出來。
世界借助貨物、資金和資訊等網路連接成網狀,但是「扣結」並不均衡。由於形成了核心性的「樞紐」,擁有樞紐的國家通過停止供應等措施影響外交。這就是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亨利·法雷爾(Henry Farrell)等人所提出的「相互依存的武器化」。
這一樞紐長期由美國獨佔,但在製造業和高科技領域控制要害之處的中國的政治利用也開始變得突出。脫鉤(decoupling)也是將中國從相互依存的網路中排除出去、削弱其力量的行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