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文網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 20xx 水曜日

  • 0708

  • 搜索
Home > 專欄/觀點 > 專欄 > 「以經濟促和平」的窘境

「以經濟促和平」的窘境

2022/04/02

PRINT

      美國仍掌握壓倒性實力的是金融領域。作為金融「共通語言」的美元、維持美元流通的銀行、成為投資對象的豐富金融産品、SWIFT……對於跨國經濟活動來説,接入美國金融網不可或缺。

 

      其心臟部位正是外匯儲備和負責管理外匯儲備的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世界外匯儲備的約6成匯聚於此,正是因為各國相信「最後能夠依賴的是美元和美國金融系統」。這種終極的樞紐被作為經濟武器來使用的意義巨大。

 

      如果這一「傳家寶刀」不發揮作用,金融制裁的效果就將被懷疑,將進一步損害在軍事層面被束縛手腳的美國外交能力。另一方面,即使發揮效果,也將招致與美國反目的國家遠離美元。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各國深感外匯儲備的重要性,曾積極增持美元,但近年來中俄等國推進了美元減持。

 

      因常態化的經常項目赤字而從美國流向國外的資金正在回歸美國國債等。如果遠離美元導致回流的資金減少,支撐低利率融資的機制將露出破綻,這或將對國家的財政和企業造成影響。

 

      難以預測的是遠離美元的外匯儲備流向何處。日歐也參加了此次制裁,歐元、英鎊和日元均不會成為美元的替代。資本管制嚴格、僅佔其餘世界外匯儲備3%的人民幣也難以成為接盤俠。

 

      「Peak Reserve」,英國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模倣意為石油生産觸及天花板的「石油頂峰(Peak Oil)」一詞,預測世界外匯儲備將減少。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巴裏·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教授認為,從結果來看,匯率行情的波動將加大,各國將不得不壓縮對外債務等。資金方面的相互依存的解除,將加劇經濟的脫鉤。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副教授尼古拉斯·穆德(Nicolas Mulder) 在近著中提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美英等國的經濟制裁實際上也曾尋求遏制戰爭。但由於大蕭條影響,期待落空。面臨需求的銳減,各國建立自己的經濟圈,在脫鉤和制裁的連鎖之中奔向了大戰。

 

      空前的對俄經濟制裁還顯現出加深因中美對立而産生的裂痕的跡象。世界能否避免「以經濟促和平」的進退兩難的窘境。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編輯委員 西村博之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非常具有可參考性
 
11
具有一般參考性
 
2
不具有參考價值
 
1
投票總數: 14

日經中文網公眾平臺上線!
請掃描二維碼,馬上關注!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