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糧食安全堪憂,耕地荒廢風險揮之不去
2023/08/03
估算的前提是將單位面積的白米收貨量增加到一定水準。這是因為如果只是面向富裕階層的「嗜好品」,則需求存在極限,如果不提高價格競爭力,就無法保護廣闊的水田。
除此之外,荒幡的估算還考慮了日本人的每人平均白米消費量、米粉需求的預測、用來餵養家畜的白米數量、白米與旱田作物輪作的可能性、難以輪作的澇窪地面積以及日本人口減少等因素,非常細緻。
結果顯示,在樂觀、標準和悲觀三種前景下,只要分別保證13%、22%和34%的水田面積不轉化為旱田,即可維持耕地。因為即使出口飛躍式增加,也無法彌補人口減少帶來的日本國內白米消費減少量。
旱田作物是合理的選擇
那麼,從水田改為旱田的耕地應該種植什麼呢?如果考慮到糧食安全,種植目前大部分依賴進口的小麥、大豆和飼料用玉米是合理的選擇。這些作物的供應熱量都很高,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有效地幫助日本人擺脫饑餓。
但是,圍繞基本法的爭論似乎並沒有就此展開深入的討論。「中期總結」中倒是加入了「推進水田的旱田化、通用化」等表述。還包括為此而正在實施的各種措施。
問題是這些內容是否準確。現在的政策是否真的能在不驗證水改旱進程的情況下維持耕地?如果不明確這一點,情況很可能和目前的基本法一樣,倡導提高自給率卻始終未能實現。
而且,如果從正面面對這一課題,就不可避免地要從根本上改變現在的政策。包括對轉種作物的補貼和飼料用白米的支援在內,需要修改對水田比旱田更為慷慨的補貼體系。這在政治層面是一個高難度課題,但如果不採取行動,日本可能很難找到確保糧食安全的道路。
日本農林中金綜合研究所的理事研究員平澤明彥指出,「保持耕地是一個重要問題,對於為期半年的討論,這個課題太大。雖説要修改基本法,但似乎並不是從頭開始研究基本問題」。
農林水産省力爭向2024年的例行國會提交修正法案。問題是在剩下的時間裏,能在多大程度上展開有實際意義的討論。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吉田忠則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金融市場
日經225指數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日經亞洲300i | 28493.47 | 336.50 | 04/14 | close |
美元/日元 | 132.42 | -0.60 | 04/14 | 15:15 |
美元/人民元 | 6.8381 | -0.0298 | 04/14 | 07:14 |
道瓊斯指數 | 34029.69 | 383.19 | 04/13 | close |
富時100 | 7843.380 | 18.540 | 04/13 | close |
上海綜合 | 3336.1530 | 17.7892 | 04/14 | 14:05 |
恒生指數 | 20405.12 | 60.64 | 04/14 | 14:04 |
紐約黃金 | 2041.3 | 30.4 | 04/13 | close |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