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331)你第一次知道納豆,是什麼時候?
2020/08/27
某天回家,再看到家中的電視,不是播放港式的所謂處境喜劇,就是播放一些我不知道他們在那個朝代那個時空的武俠神怪穿越劇。只是直到深夜,才看很久很久很久之前,林峰的樣子還不是現在的模樣,楊千嬅仍是黑頭髮的時候拍的《美味天王》,才有多一點關於港式飲食的想像。香港的食物,曾幾何時是大中華地區先進、安全和有西化特色的味道。當香港的影劇,都跟大中華地區看齊,香港人都是看《舌尖上的中國》去認識所謂大江南北的各大菜系,而同時香港的年輕人就沉迷吃一些難吃到不可理喻,只有味精味精和味精的什麼三小辣米線,我只可以説,一個地區的文化淪落,不是一朝一夕所至,而是那個地方的人,缺乏品味,缺乏視野,從而再失去自家本土製作的影劇,只可以單向的接受或收看同文同種但不同文化的影劇,那個地方的本土文化,就會逐漸消亡。
但,這些事情,好像沒有太多人在乎。當然,當我認識更多演藝圈的朋友,都不想他們做太多跟吃食有關的戲碼。有一個演員朋友曾跟我説:「拍吃飯的戲是最辛苦的。如果有人NG,又要重新再吃。道具的飯菜,大多是不能吃的。有些還會因為成本問題,餿掉也要放入口,又不可以吐出來。這種苦,只有演員才知。你以為真的好像是《深夜食堂》一樣,小壽壽桑吃的那一塊蛋卷,會有飯島奈美去設計嗎?我們吃到難吃的食物,都要説好吃,然後才會被劇組説我們演技好呢。」
之後,再看到剛從新冠肺炎康復過來的橫濱流星的新劇《我們有點不對勁》,只是第一集,出現過的和果子,就包括:繡眼鳥、花筏、菜種、光月最中、淡墨櫻、葉櫻、新月七款,劇中負責和果子協力的,還是創業120年,可以自稱百年老字號的「赤坂青野」,那不是道具那麼簡單,那是真正的食物,藝術品級數的食物。看完劇,就真的可以找到那份甜點的……
因為看電視劇集而想吃那地方的食物,從而喜歡那個國家或地區這回事,應該在香港的影劇中,就難以復見了。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