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眼(332)能吃作為一種長處
2020/09/03
如果大胃王是運動,專業人士如何理解這項運動的難度呢?就像沙地,又或是草地,高爾夫球手,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專業的大胃王就曾跟我説過,對他們而言,吃東西,不是問題,但人總有愛吃或不愛吃的東西。有些大胃王,是很不喜歡吃海鮮的。有一次,大胃王大賽的最後一關,是吃蝦子。但那個選手,都要笑著不斷的把蝦子放到肚內。那就會是很痛苦的過程。亦有選手表示,如果在比賽之中,出現燒鳥串,都會比較頭痛。因為,不論是雞軟骨抑或是砂肝(雞腎)這些料理,都比較有嚼頭,需要咀嚼很久才可以吞咽。那就不是胃袋容量的問題,而是面部肌肉勞損的問題了。
只是,身為一個愛吃,而又會發胖的人,我有時候都不知道這種大胃王大賽,有什麼實質的意義。在一個大家都好像嚷著要減肥的社會,很會吃,不會胖,是一種天賦本錢,還是一種詛咒?在沒有工作的時候,這種女大胃王平日的食費,要花費幾多?選男伴之時,外出吃飯,又要幾多預算才夠?看女大胃王們的表演,和看水著女優們花姿招展的擺pose拍照,一個勾引受眾的食慾,一個勾引粉絲的性慾,兩者都是用身體討生活,這些人是活得健康的嗎?
也許,我只是想太多。
在現代社會,有誰上班,不是用身體討生活?用頸以上或頸以下去工作,都是一種體力勞動吧?如果你是一個左派思想的支援者,相信眾生平等,也相信先賢梁啟超先生所言,什麼工作都是值得做的,那有誰不是在出賣身體?腦子難道不是身體一部份嗎?也許,我只是在妒忌,可以吃很多而不用變胖的那些人而已。
説了這麼多,究竟我想説什麼?對呢,當香港女影星葉旋在網路訴説自己,看到鄰桌那麼多的剩菜很心痛,會去把他們吃掉,又再看到什麼「光碟行動」,大家有沒有想念,那些一直在各大直播平臺做「吃播」,之後討打賞的中國女大胃王嗎?她們這麼瞬間就消失了。看過她們的人,會在內心某處,想起她們吃飯的樣子麼?
![]() |
健吾 簡歷
80年生,香港專欄作家、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光明頂》、《903國民教育》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日本研究學系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著書超過二十七本,主力研究日本東亞流行文化軟實力及多元性別關係等議題。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觀點。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