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談電影
2018/06/06
要培育年輕的電影人,應該積極確保文化發展所需的預算。不過,在當今日本,只會以電影能為國家帶來什麼這種思維理解文化的人成為主流。在這種情況下,向符合國家利益的作品投入資金、以及向外國推銷日本的內容産業,只會形成這種思維。這樣沒有意義。
為了在整個行業培育年輕人,我希望日本像法國一樣,將票房的數個百分點用於創作補貼。如果不這樣做,作為文化的電影將逐漸衰弱。我感覺包括移民在內的法國電影人很了不起。因為在他們身上,能夠明顯看到肩負電影文化的自尊和氣魄。亞洲的年輕電影人想要獲得法國的資金,也是因為法國的制度是開放的。
記者:是枝導演本人也考慮在法國拍攝新作吧。
是枝:雖然還沒正式宣佈,但現在正在籌備。2011年朱麗葉·畢諾許訪問日本時,曾邀請我一起拍電影。電影裏會出現法國人和美國人,但基本上還是一部法語電影。作為導演、腳本和編輯,我將一個人趕赴法國,和那裏的工作人員一起拍攝。
我有通過《小偷家族》做個告別的想法,因此今後幾年將在外國拍電影。我想跨越語言障礙,嘗試一下能在多大程度上完成導演工作。
我將在新環境下拍電影。合同、融資和管理工作都不同。我已經目睹了日本是多麼特殊。在世界的標準之中,自己的作品會發生什麼變化?我現在就像電視製片人一樣饒有興趣地觀察著。雖然也舉行了試鏡,但我發現法國演員的素養很棒。
將來打算拍攝以「滿州」(現中國東北部)為舞臺的電影。講的是「滿州電影協會」的故事。需要的資金只在日本國內籌不到。在實現這個目標之前,我必須積極思考接下來怎麼辦,接下來的接下來怎麼辦。希望在仍有體力的60歲之前完成。
日本的國內市場不斷萎縮,也缺乏多樣性。有自覺性的電影人將前往海外。這樣一來,年輕人的未來藍圖也將變得多樣化。
這是拓展自己職業生涯的時機,獲得金棕櫚獎很不錯。我從坎城飛到紐約,與一位演員見面協商出演的事情,在入座的瞬間,對方和我説「在這個時機,我很難拒絕您」。
記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古賀重樹
是枝裕和
1962年生於東京。早稻田大學畢業後,進入TV Man Union公司拍攝紀錄片。1995年首次執導《幻之光》。7次入圍坎城電影節,2004年的《無人知曉》讓柳樂優彌獲得最佳男演員獎,2013年的《如父如子》獲得評審團獎。《小偷家族》將於6月2~3日在日本進行點映,8日正式上映。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