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産時隔11年出現季度虧損
2020/02/14
日産汽車的業績惡化越來越嚴重。2月13日發佈的2019年10~12月合併財報顯示,最終損益為虧損260億日元(上年同期為盈利704億日元)。這是自雷曼危機以來,時隔11年再次在該季度出現虧損。包括一直依賴獎金銷售的美國等市場在內,日産的全球銷量減少,作為主要利潤來源的中國市場也吹起逆風。工廠的産能過剩,2019年12月上任的社長兼首席執行官(CEO)內田誠的當務之急就是調整生産體制。
![]() |
內田誠在財報説明會上對業績惡化的理由解釋稱,「本公司的(銷售)狀況嚴峻」。2019財年(截至2020年3月)的全球銷售計劃為同比降低8%的505萬輛,減少了19萬輛。
2019財年的凈利潤預期也同比減少80%,減至650億日元。一直未定的季度底分紅被取消,年度每股分紅為10日元,比上財年減少47日元。持有日産股份4成以上的法國雷諾的分紅收入也將大幅減少。
日産2019年4~12月的全球銷量為369萬輛,同比減少8%。在美國的跌幅更大,減少9%,狀況嚴峻。因為採用依賴獎金的銷售方式,日産品牌力下滑,降低獎金後,銷量難以增長。內田誠表示,「雖積極致力於降低銷售獎金和投放新車,但改善還需一段時間」。
![]() |
虧損還存在生産體制的原因。日産工廠的年産能為700多萬輛,超過了每年500萬輛的銷售規模。工廠開工率2018財年僅為69%。根據英國調查公司LMC Automotive的統計,2018年度德國福斯的工廠開工率為82%,寶馬為86%,豐田為84%,本田為87%,均超過日産。
日産的成本高,對2019年4~12月的銷售成本率進行比較的話,日産為86%,高於豐田的77%和本田的79%。日産的銷售額減少,無法吸收生産相關費用。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