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産要組團在中國代工電動車零件
2021/05/19
新工廠今後還將涉足在自主馬達上增加逆變器和齒輪等的驅動系統、以及制動器等控制「停車」和「轉彎」的核心部分的組裝,實現面向純電動汽車企業等的成套零部件銷售。
日本電産還設想將來涉足汽車底盤。計劃實現不含車身和電池的整個汽車的大部分零部件的生産,使得針對每輛車的銷售額「達到60萬~70萬日元」(日本電産社長關潤)。假設每輛汽車整體的成本為200萬日元左右,單純計算將達到整體的3分之1,如果不含電池,則將達到6~7成。
日本電産社長關潤表示「(IT企業等)跨界企業將理所當然地要求一籃子供應成套的純電動汽車零部件。今後提供一籃子代工的業內企業將獲得競爭優勢」。在競爭核心轉向純電動汽車的背景下,日本電産力爭成為被稱作「大型供應商(Mega Supplier)」、能夠向國內外汽車企業廣泛供應零部件的德國博世(BOSCH)那樣的企業。
關於供貨對象,關潤針對是否與被傳將涉足純電動汽車的美國蘋果推進談判的提問稱「無法回答」,在此基礎上透露「正在與多家跨界企業推進談判,並非1家和2家」。
鴻海等也將涉足純電動車代工
日本電産將以具有優勢的馬達為核心擴大業務領域,另一方面,鴻海則將借助代工蘋果智慧手機「iPhone」方面具有優勢的組裝業務來進攻純電動汽車市場。
![]() |
鴻海在準備涉足的純電動汽車的代工業務方面,截至目前已確定獲得1500多家供應商的協助。其中就包括車載半導體大型廠商德國英飛淩科技和日本電産等。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通過合作,將能夠提供所需硬體的8成。
鴻海還將開發被稱為「MIH」的底盤,構建允許純電動汽車企業無償使用、作為交換條件要求代工車輛的業務模式。鴻海希望在純電動汽車領域重現隨著美國谷歌免費提供作業系統(OS)「安卓」、新興企業紛紛湧入、進而擴大市佔率的智慧手機行業的局面。
歐美企業也將採取行動。製造索尼集團的試製純電動汽車「ViZion S」的汽車開發和代工大型廠商麥格納斯太爾(Magna Steyr,奧地利)除了在中國建設新工廠之外,還將斯洛維尼亞的塗裝工廠改為車身製造,以擴大生産。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