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戰國時代(下)比亞迪低價打天下
2023/11/27
比亞迪和特斯拉已擁有巨大銷量,其他車企要在成本競爭力方面趕上並不容易。歐洲企業為了在陷入苦戰的中國市場擴大份額,正在轉向與成本競爭力較高的EV車企合作。
德國福斯的EV全球銷量正在增長,但受到成本高的困擾,利潤率下降。大眾決定向中國的小鵬汽車出資7億美元,將利用小鵬的底盤,推出搭載大螢幕等符合中國消費者喜好的EV。此外,歐洲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也在10月宣佈向中國浙江零跑科技出資。
![]() |
歐洲在車載電池方面對中國的依賴度較高,為了實現自産化,正在大舉建造電池工廠「Gigafactory」。大眾計劃2030年前在歐洲建設6處工廠,預計産能將從2025年的40吉瓦時增加到2030年的240吉瓦時。大眾表示:「通過規模優勢,能讓消費者享受到實惠的車輛價格」。不過,生産技術、確保稀有金屬等原材料、通貨膨脹導致的成本走高成為障礙,不少工廠在量産方面遇到困難。
即使是價格競爭力高的中國車企,也有不少為確保盈利而苦惱。長城汽車2023年1~6月的凈利潤率為1.9%,惡化7.1個百分點。該公司解釋稱,原因是向新能源汽車和新技術的轉型、産品結構調整、品牌塑造的投資等。
新興企業也陷入苦戰。小鵬和上海蔚來汽車(NIO)持續出現最終虧損。蔚來宣佈11月裁員10%左右。威馬汽車10月宣佈,由於經營困難將啟動申請破産的協調。此前激增的新興車企已進入淘汰階段。
![]() |
參加日本移動出行展的比亞迪的展位(10月25日上午,東京江東區) |
隨著中國國內市場的減速,中國車企將在東南亞、歐洲等海外尋找出路。比亞迪10月的海外銷量超過3萬輛,在乘用車銷量中海外佔比首次超過10%。2024年將在泰國生産EV。廣州汽車9月也表示,將在泰國推出AION品牌的SUV,並考慮在當地新建工廠。
中國EV成功在國內提高了價格競爭力,開始改寫各國汽車行業的勢力版圖。
特斯拉利用AI發展「EV+自動駕駛」,競爭重心轉向軟體
EV的國際競爭正發生變化,除了汽車這一硬體之外,還圍繞利用車輛提供何種服務展開軟體競爭。典型代表就是自動駕駛。為了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特斯拉把目光轉向了基於AI的開發。「EV+自動駕駛」的競爭有可能徹底改變汽車行業的格局。
9月11日,特斯拉股價一度大漲10%。契機是美國摩根士丹利同一天發佈的有關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的報告指出,「最多可以使總市值增加5000億美元」。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