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搶購液化天然氣
2021/01/18
日本在確保發電用液化天然氣(LNG)上陷入苦戰。受寒潮影響,中國和南韓也紛紛採購液化天然氣,由於缺貨,亞洲地區的液化天然氣價格1個月時間暴漲至原來的約3倍。由於運輸船不足,緊急進口也沒有進展。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的需求增長不會有變化。日本是液化天然氣最大進口國,但在採購網上暴露出了死角。
「能拿到多少,就拿多少」,從年底開始,日本各電力企業不斷向三菱商事及三井物産等從國外採購液化天然氣的大型進口商發出近乎無助的請求。
![]() |
液化天然氣不足的背景是襲擊東亞的歷史性霸王級寒潮。「新運輸船一招標,率先實現經濟恢復的中國及正從煤炭發電轉換成液化天然氣發電的南韓也來投標」(三菱商事)。由於局部需求擴大,液化天然氣的亞洲現貨價格截至1月中旬每100萬BTU(英國熱量單位)超過30美元,上漲到1個月前的大約3倍。
雖然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價格比較穩定,100萬BTU大概3美元,但現行的價格指標連日更新2010年以後的最高值。
從長期來看,液化天然氣的不足不僅僅是寒潮的問題。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推進環保對策的中國增加了購買。作為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的燃料,中國轉向了液化天然氣。
![]() |
東京電力富津火力發電站附近的LNG油船(日本千葉縣富津市) |
日本是全球液化天然氣的最大買家,佔到全球貿易量的2成。也有觀點認為數年後中國將超過日本成為最大買家。 中國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在2020年1月∼11月累計約5950萬噸,比上一年增加了1成。另一方面,日本進口了約6670萬噸,比上一年減少了5%。中國12月的進口量被認為比上一年同期多出2成,達到800萬噸,這更新了單月進口的最高紀錄,也似乎大幅超過了日本的進口。如果進口數量增減,採購條件也有進一步變為有利的可能性。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