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戰:日本零部件廠商這樣看華為
2020/08/18
華為似乎預測到新一輪制裁,增加了零部件庫存。2019年底的資産負債表顯示,包括庫存在內的「存貨及其他合同成本」達到1673億元,比2018年底增加了73%。
「華為已開始積極利用自主設計的零部件」
有分析認為美國啟動新一輪制裁的原因是,上一次制裁未能給華為的增長踩下煞車。美國政府事實上限制美國企業與華為交易,但實際上很多通用零部件的交易已經重啟。針對難以重啟交易的零部件,華為打算通過改用自主設計産品來應對。
![]() |
日本調查公司Fomalhaut Technology Solutions的統計顯示,華為的最高端智慧手機「Mate30」的5G版與制裁前的原機型相比,中國造零部件的使用比率按金額計算從約25%提高至約42%。另一方面,美國造零部件則從約11%降至約1%。成為代替的是華為自主設計的産品和來自日本等美國以外供應商的採購。
「如果華為説需要,我們沒理由拒絕」
在美國政府加強制裁的背景下,日本企業面臨艱難的選擇。這是因為如果露骨地爭取中美脫鉤的漁翁之利,將踩到美國政府的「老虎尾巴」,對自身的美國業務産生負面影響。日本國際貿易投資研究所的增田耕太郎表示,「中美對立將加速供應鏈的變化」。
![]() |
華為的旗艦店(廣東省深圳市) |
增加庫存、從美國以外採購、自産化,透過華為的採購戰略,可以看出力爭分階段擺脫依賴美國零部件的態度。在智慧手機核心的半導體領域,支撐這種路線的是擁有頂尖半導體設計能力的華為子公司海思半導體、以及在代工領域掌握全球5成份額的台積電。
「(華為)説能依靠外部採購等應對,但制裁不會輕易放鬆。訂單將出現波動」
在防止供應鏈斷裂方面,海思半導體稱得上是華為的生命線。新一輪制裁是給海思半導體與台積電的關係打入楔子。華為的庫存到2021年將用盡,制裁的影響會全面顯現。有分析認為,華為正摸索擴大與中芯國際(SMIC)的交易來降低新一輪制裁的影響。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