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何把台積電10年前技術引入熊本
2021/12/23
世界最大半導體代工廠商台積電(TSMC)將和索尼集團合作,在熊本縣建設日本國內第一座量産工廠。在熊本所在的日本九州地區,自1960~1970年代起,半導體和汽車産業不斷聚集。日本政府不惜鉅額補貼吸引到的台積電新工廠將會如何有利於將來呢?對於新工廠在借助2種産業聚集的同時成為構建純電動汽車(EV)供應鏈的基礎,專家表示了期待。
從JR熊本站向東,乘在來線前行30分鐘。再從遍佈田園風景的JR原水站進一步向北走,會出現大小相當於4.5個東京巨蛋體育場的約21.3公頃的工廠用地。那是台積電和索尼計劃包括政府補貼在內投入約8000億日元的新工廠的建設用地。生産品類為用於電子産品的運算和控制的邏輯半導體,預計2024年投入運作。
![]() |
台積電和索尼集團預定建設半導體工廠的地點(11月24日,熊本縣菊陽町) |
11月下旬造訪當地發現,為了2022年啟動建設,平整作業正在推進。北邊相鄰的是生産用於智慧手機等圖像感測器的索尼主力工廠。
「半導體科技産業園」橫跨新工廠所在的菊陽町和相鄰的合志市,周邊聚集了半導體製造設備大型企業東京電子和相關供應商的開發與生産基地。台積電和索尼的新工廠有望創造約1500個就業機會,加上現有的約9000人,將誕生有約1萬人工作的聚集地。
「重振九州矽島」
在九州,三菱電機於1967年、NEC於1969年在熊本縣內設置工廠,半導體産業不斷聚集。九州日本電氣(熊本市,現在為瑞薩電子的川尻工廠)此前是世界最大規模的半導體工廠,成為NEC於1980年代在半導體營業收入上躍居世界首位的原動力。
![]() |
當地寄予厚望的是「重振九州矽島」(熊本縣的知事蒲島郁夫)。九州經濟産業局統計顯示,在日本參與半導體積體電路(IC)製造業的企業數量上,九州的份額為35%。積體電路的生産金額2020年達到7361億日元,竟然佔到日本整體的43%。
不過,在日本半導體産業低迷的背景下,支撐過去的光榮的工廠已在世界投資競爭中掉隊。現在,索尼在熊本和長崎擁有最先進的感測器工廠,但邏輯半導體僅為上一代的工廠。
台積電和索尼的新工廠是採用直徑300毫米晶圓的大規模基地,計劃生産影響半導體性能的電路線寬為22~28奈米(奈米為10億分之1米)晶片。預計首先生産面向索尼圖像感測器的信號處理的晶片。
日本企業已退出尖端邏輯半導體的自主生産,22~28奈米相當於日本國內最尖端的技術。不過,從台灣工廠已量産5奈米晶片的台積電來看,這是引進已過去約10年的技術,對於生産成為智慧手機和伺服器核心的半導體顯得力不從心。要讓新工廠走上軌道,新需求的開拓不可或缺。
瞄準純電動汽車的半導體需求
伊藤忠總研的高級主任研究員深尾三四郎針對新工廠表示,「如何構建可持續的業務非常重要」,寄予厚望的是因去碳化趨勢而有望迅速擴大的純電動汽車的晶片需求。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