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職務越高,工資就越低於中國企業
2017/08/29
到了董事級別,差距進一步加大。在日本,地位低的董事薪酬僅為2713萬日元,但中國超過4千萬日元,新加坡也超過3535萬日元。日本甚至被越南的2803萬日元超越。此外,南韓企業至部門經理級別的工資仍低於日本,但也在董事級別超過了日本。
亞洲企業通過優厚的待遇來吸引人才。八木一之(59歲)2016年10月從三井物産跳槽到中國的長城汽車。如今擔任集團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在北京工作。八木表示,「長城汽車的魏建軍董事長希望學習日本企業文化的態度很突出」,預計即使超過60歲,薪酬也不會遜色於三井物産時代。日本企業員工退休後再就業時很難維持較高工資。日本企業根據年齡決定薪酬的僵化制度將成為人才爭奪的絆腳石。
美世的調查區分了國別,但可以看出在日本企業的海外法人,也是職務越高工資越是增長乏力這一傾向。例如比較上海各公司的薪酬發現,日本企業的部門經理級別工資僅為1853萬日元,低於中國企業(2012萬日元),也低於不含日資的外資企業(2394萬日元)。剛剛晉陞為科長之際,日本企業、中國企業和不含日資的外資均為350萬~400萬日元,沒有明顯差距,但隨著職務的上升,差距不斷擴大。
工資翻至3倍
從日本的大型電子企業跳槽到上海一家半導體企業、並從事人才仲介的一名男性表示,「如果日本人跳槽到海外,年工資達到2千萬~3千萬日元的情況很多,有時甚至增至3倍」。工資水準的差距有時成為日本企業爭奪人才的阻礙。不過,也出現了在短期間內獲得技術和經驗之後迫使日本人離職的「用後即拋」的案例。
![]() |
據英國人才獵頭企業Hays統計顯示,以工資為由考慮跳槽的人呈現增加態勢。在台灣人工智慧風險企業工作的一位30多歲男性的年工資超過1千萬日元。達到直到3年前工作的日本電商樂天時代的1.5倍以上,該男性表示「裁量權大,只要取得成果,就回報個人」。
由於人口減少,日本國內市場日趨萎縮,在此背景下,日本企業的全球化將加速。不僅是製造業,在金融和服務業,世界各地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決定企業盛衰的管理層的人才需求預計不斷增加。
但日本企業如果不能提供足夠的薪酬,在人才爭奪競爭中將難以取勝。不僅是貫徹成果主義,還需要改為優待企業管理層的制度。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 安西 明秀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報道評論
HotNews
・日本經濟新聞社選取亞洲有力企業為對象,編制並發布了日經Asia300指數和日經Asia300i指數(Nikkei Asia300 Investable Index)。在2023年12月29日之後將停止編制並發布日經Asia300指數。日經中文網至今刊登日經Asia300指數,自2023年12月12日起改為刊登日經Asia300i指數。